[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运动粘度测试计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0953.3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4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岳奇贤;陈军;顾元成;朱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润凯油液监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6 | 分类号: | G01N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31311 | 代理人: | 朱九皋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运动 粘度 测试 计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粘度测试计时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度运动粘度测试计时器。
背景技术
毛细管运动粘度计广泛应用于测量液体的运动粘度,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粘度计与传感装置和控制装置结合,构成自动测试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通过测定液体在重力下流过毛细管运动粘度计的时间,来计算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计时器一般由显示器和光电传感器组成。一般的运动粘度测试计时器都与毛细管壁相固定,影响实验过程中对液体流动的观察,而且计时器的高度不容易改变,不方便毛细管壁在各个位置对液体流过时间进行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运动粘度测试计时器,具备了运动粘度测试计时器的方便使用,便于调节高度的优点,解决了因计时器与毛细管壁固定,从而影响液体流动的观察,且计时器的高度不易改变,不方便在毛细管壁的其他位置进行流体测试实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运动粘度测试计时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升降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器。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摇柄,所述摇柄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轮,所述锥形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杆,所述锥形轮一侧的表面啮合有蜗杆,蜗杆靠近其中部一侧的表面设置有螺纹,蜗杆对应锥形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蜗杆靠近其中部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升降套筒,所述升降套筒靠近其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升降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升降杆顶部的内壁。
所述卡杆包括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套筒。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转向轮,且转向轮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块以卡杆的纵向轴线为中线对称分布在复位弹簧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锥形轮底部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槽内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小凹槽,小凹槽的大小与卡块适配。
优选的,所述蜗杆的底部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置有轴承。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块以固定杆的纵向轴线为中线对称分布在升降套筒靠近其底部一侧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摇柄、连接杆、转轴、锥形轮、卡杆、蜗杆、升降套筒和限位块,摇动摇柄,摇柄的带动连接杆和转轴发生转动,由于转轴与锥形轮固定连接,所以锥形轮发生转动,锥形轮的转动与蜗杆表面的齿条结合使蜗杆发生自转,自转的同时顶部的限位套筒不断往上移动,从而顶起升降杆,当运动到蜗杆顶部时,限位块会与固定杆顶部的内壁相接触,防止升降套筒脱离蜗杆,间接使升降杆不能与固定杆分离,底部卡杆在摇动手柄前将其拿出,解除对锥形轮的锁定。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块、复位弹簧、限位套筒,如上所述,当固定杆往上移动到理想距离后,将卡杆重新从底座底部的通孔内放入,此时卡块会进入锥形轮下表面中部的凹槽中,此时卡块会与凹槽内的任意小凹槽结合,卡住锥形轮使其不能自由运动,从而固定住顶部的升降杆。通过上述等结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因计时器与毛细管壁固定,从而影响液体流动的观察,且计时器的高度不易改变,不方便在毛细管壁的其他位置进行流体测试实验的问题,实现了运动粘度测试计时器的方便使用,便于调节高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升降装置、21-摇柄、22-连接杆、23-转轴、24-锥形轮、25-卡杆、251-卡块、252-复位弹簧、253-限位套筒、26-蜗杆、27-升降套筒、28-限位块、3-固定杆、4-升降杆、5-光电传感器、6-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润凯油液监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润凯油液监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09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
- 下一篇:粒度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