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斜板澄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9981.3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1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吉孟君;史林均;吉亚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彬鹏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8 | 代理人: | 丁骞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澄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沉淀效率高且产水量高的斜板澄清器。
背景技术
在污水中往往混合有大量的污泥,为更高效的对污水进行处理,在进行污水处理之前,需要将污水中混合的大部分污泥去除。而目前的污泥沉淀装置中缺乏一种稳定高效的沉淀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沉淀效率高且产水量高的斜板澄清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斜板澄清器,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中设有除泥斗,在支撑架上设有底部与除泥斗相连通的倾斜设置的沉降斜板,沉降斜板的上部一侧设有进水管且其上部另一侧设有出水管,该进水管通过位于沉降斜板两侧的进水分管分别与沉降斜板底部两侧的布水槽相连通,沉降斜板顶部的集水槽的一侧设有溢流堰,集水槽中的澄清水溢流通过溢流堰后流入出水管中。
所述的集水槽设置在沉降斜板的顶部两侧且集水槽分别位于对应的布水槽的上方。
所述沉降斜板的倾斜角度为55°。
所述进水管的管径大于出水管的管径。
所述除泥斗的底部设有出泥口。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沉降斜板的底部两侧设置布水槽且在沉降斜板的顶部两侧设置集水槽,实现均匀布水和均匀出水,且通过将沉降斜板的倾斜角度设置为55°,使得沉降斜板的斜长高达1500mm,该斜板澄清器的水力负荷率能够达到50~80m3/(m2▪d),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沉淀效率高且产水量高的特点,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斜板澄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
其中:1—支撑架;2—除泥斗;3—沉降斜板;4—进水管;5—出水管;6—进水分管;7—布水槽;8—集水槽;9—溢流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斜板澄清器,包括支撑架1,在支撑架1中设有除泥斗2,除泥斗2的底部设有出泥口;在支撑架1上设有底部与除泥斗2相连通的倾斜设置的沉降斜板3,沉降斜板3的倾斜角度为55°,沉降斜板3的上部一侧设有进水管4且其上部另一侧设有出水管5,进水管4的管径大于出水管5的管径,该进水管4通过位于沉降斜板3两侧的进水分管6分别与沉降斜板3底部两侧的布水槽7相连通,沉降斜板3顶部的集水槽8的一侧设有溢流堰9,集水槽8中的澄清水溢流通过溢流堰9后流入出水管5中;集水槽8设置在沉降斜板3的顶部两侧且集水槽8分别位于对应的布水槽7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沉降斜板3的底部两侧设置布水槽7且在沉降斜板3的顶部两侧设置集水槽8,实现均匀布水和均匀出水,且通过将沉降斜板3的倾斜角度设置为55°,使得沉降斜板3的斜长高达1500mm,该斜板澄清器的水力负荷率能够达到50~80m3/(m2▪d),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沉淀效率高且产水量高的特点,适宜推广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彬鹏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彬鹏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99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紧凑型高效组合填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