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器械进入端口泄液的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8392.3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6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曹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18 | 分类号: | A61B1/018;A61B1/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李宁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器械通道 收集袋 内窥镜 本实用新型 内窥镜本体 器械 进入口 钳道 上套 泄液 流出 医护 人体排泄物 避免污染 人员衣服 手术台 袋口处 端口处 排泄液 支撑环 组织液 撑开 袋口 相通 感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止器械进入端口泄液的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本体,所述内窥镜本体上设有器械通道,所述器械通道的进入口座上套设有钳道帽,所述钳道帽上开设有与器械通道相通的器械进入端口,所述器械通道的进入口座上套设有一收集袋,所述收集袋的袋口处设有支撑环,用于撑开收集袋的袋口,所述收集袋用于收集经器械通道和进入端口处流出的排泄液。本实用新型能够收集经进入端口流出的人体排泄物或组织液,避免污染手术台和弄脏医护人员衣服,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器械进入端口泄液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内镜)是可以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或者有创腔道进入人体,进行诊断检测和治疗的光学仪器,包括胃镜,肠镜,气管镜,腹腔镜等。内窥镜通常由刚性或柔性管、光纤照明系统以及观察系统构成,内窥镜设有一个或多个工作通道(一般直径为2-4 Mm),所述工作通道为进、出水通道、器械通道,所述器械通道设有外科医生可接近的进入端口,医疗器械(包括抓钳、活检钳、剪刀等)通过所述进入端口进入到内窥镜的器械通道中并进入视场中,通过医疗器械来抓紧组织、用于活检的样本组织、或单独的组织等操作。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人体内的排泄物或组织液会进入通道内,并经进入端口流出,排泄物和组织液不仅会污染手术台,而且还会弄脏医护人员的衣服,存在病毒感染的风险, 影响空气质量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器械进入端口泄液的内窥镜,该内窥镜能够收集经进入端口流出的人体排泄物或组织液,避免污染手术台和弄脏医护人员衣服,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止器械进入端口泄液的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本体,所述内窥镜本体上设有器械通道,所述器械通道的进入口座上套设有钳道帽,所述钳道帽上开设有与器械通道相通的器械进入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通道的进入口座上套设有一收集袋,所述收集袋的袋口处设有支撑环,用于撑开收集袋的袋口,所述收集袋用于收集经器械通道和进入端口处流出的排泄液。
所述收集袋采用薄膜袋,所述薄膜袋位于进入口座与钳道帽之间。
所述薄膜袋采用一次性橡胶塑料制成。
所述薄膜袋采用一次性塑料制成。
所述收集袋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收集袋通过安装孔套设在器械通道的进入口座上。
所述收集袋的袋口直径为10~15cm。
所述收集袋的支撑环采用硬质塑料制成。
所述钳道帽螺纹配合在器械通道的进入口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过在器械通道的进入口座上套设有一收集袋,该收集袋用于收集经器械通道和进入端口处流出的人体组织的排泄液或组织液,避免污染手术台和弄脏医护人员衣服,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所述收集袋采用薄膜袋,所述薄膜袋位于进入口座与钳道帽之间。薄膜袋的袋体位于进入口座与钳道帽之间。使用时,医疗器械依次穿过钳道帽上的进入端口和薄膜袋的袋体进入器械通道中,所述薄膜袋不仅可以收集经器械通道和进入端口处流出的排泄液,而且还能够对排泄液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防止了排泄液从进入端口处喷射出来。
所述收集袋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收集袋通过安装孔套设在器械通道的进入口座上。不用拧开钳道帽就能够将收集袋挂在进入口座上,简化操作。
所述收集袋的袋口直径为10~15cm。该口径不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
所述钳道帽螺纹配合在器械通道的进入口座上,便于将收集袋和钳道帽安装在器械通道的进入口座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83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