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盘耙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8321.3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2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武;张广智;方宇鹏;邵春雷;刘繁华;王福礁;毛晓峰;王昕伟;程俊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21/08 | 分类号: | A01B21/08;A01B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10 | 代理人: | 黄敏华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圆盘耙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圆盘耙因一次能完成耙地、作物残茬切碎掩埋、土壤深松平整等作业而获得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圆盘耙通常只有大耙盘或小耙盘的单一方式存在,从而导致耕地后边缘的挖的过深,造成耕地效率下降,也增加了成本。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圆盘耙组,能够解决耕地后边缘存在深沟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盘耙组,包括前列圆盘耙组和后列圆盘耙组,所述前列圆盘耙组和后列圆盘耙组分别由装载在耙轴上的若干个大耙盘组成,所述耙轴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支臂与耙梁相连接,所述前列圆盘耙组的左侧轴承外侧安装有第一小耙盘,所述后列圆盘耙组的右侧轴承外侧安装有第二小耙盘,所述大耙盘、第一小耙盘和第二小耙盘周边分别设有均匀间隔的刃口。
进一步地,所述耙梁上设有若干刮土刀,且相邻刮土刀位于大耙盘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小耙盘和第二小耙盘的直径分别为550mm-650mm,所述大耙盘的直径为700mm-8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小耙盘和第二小耙盘不仅避免耕地后边缘的深沟情况,而且提高了耕地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盘耙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盘耙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盘耙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
1、前列圆盘耙组;2、后列圆盘耙组;3、耙轴; 4、大耙盘;5、轴承;6、支臂;7、耙梁;8、第一小耙盘;9、第二小耙盘;10、刮土刀;11、刃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盘耙组,包括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所述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分别由装载在耙轴3上的若干个大耙盘4组成,所述耙轴3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轴承5,所述轴承5通过支臂6与耙梁7底端相连接,所述前列圆盘耙组的左侧轴承5外侧安装有第一小耙盘8,所述后列圆盘耙组的右侧轴承5外侧安装有第二小耙盘9,所述大耙盘4、第一小耙盘8和第二小耙盘9周边分别设有均匀间隔的刃口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耙梁7上设有若干刮土刀10,且相邻刮土刀10位于大耙盘4一侧,进一步加速耕地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小耙盘8和第二小耙盘9的直径分别为550mm-650mm,所述大耙盘4的直径为700mm-800mm。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圆盘耙组,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通过耙架子组装在一起形成α角度,通过大耙盘、第一小耙盘和第二小耙盘周边的刃口11平面同地面垂直并与机组前进方向有一可调节的偏角,在拖拉机牵引力和土壤反作用力作用下大耙盘4、第一小耙盘8和第二小耙盘9滚动前进,刃口11切入土中,实现碎土、松土以及除草整地等作业,通过第一小耙盘8和第二小耙盘9的刃口避免耕地后边缘的深沟,根据土壤情况和耕深要求调整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之间α角度,当土壤硬度大,则减少α角度,土壤硬度小,则增大α角度。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小耙盘8和第二小耙盘9不仅解决耕地后边缘的深沟问题,而且提高了耕地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83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卡在桌边上放置茶杯的杯座
- 下一篇:一种圆盘重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