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智能清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6313.5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9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肖顺根;赖联锋;钟松敏;张文浩;柴帅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魏思凡 |
地址: | 3521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智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折叠式智能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企业当中燃烧炉、窑炉中通常设置一个烟道,将燃烧中产生的烟气与小颗粒烟尘输送到除尘设备当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有部分烟尘会不断的粘附在烟道的内壁上,长时间使用后,若烟气湿度大且烟温低于酸露点时灰会在烟道壁板上结垢。这些结垢如果常年累积将会造成烟道堵塞,影响烟气的排放以及燃烧炉的使用,为防止烟气中粉尘在烟道中沉积,一般要求管道的烟气流速为10~15米/秒,因特殊原因必须降低烟气流速至7米/秒左右,造成烟道中不可避免地会积灰,并且若烟气湿度大且烟温低于酸露点时灰会在烟道壁板上结垢。其烟气工况如下:烟气温度:125℃;含尘浓度:30g/Nm3。粉尘主要成分如下:全水分:21%;收到基灰分:14.37%;收到基氧:9.4%,全硫:0.8%;二氧化硅:44.67%;氧化钙:11.36%;三氧化二铝:19.27%;三氧化二铁:7.23%。
目前市场上有效的烟道清灰装置还是很少见的,现有的烟道清灰装置主要是应用吹灰器。并且吹灰设备主要是蒸汽吹灰器和声波吹灰器以及激波吹灰器。目前使用数量最多,且最为有效,是蒸汽吹灰器。但由于结构和介质的特点,加上高温环境的影响,吹灰器枪管容易发生卡涩、失灵、漏气等现象,设备故障率相对较高,要求维护水平较高,长时间故障不处理会导致管壁损坏。声波吹灰器由于国产的效果一般,吹灰效果不明显,基本上不能除掉已有的积灰,只有在其吹灰是阻止吹灰机会的产生,所以在吹灰前必须人工清灰一次,不然顽固无法清除因此,照成人力的负担。燃气脉冲激波吹灰器由于爆燃后极易卷吸高温烟气和燃气泄漏等方面的考虑只能应用与温度相对较低的尾部烟道下部。其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涉及结构不合理,生产质量有问题,都易引起可燃气体的泄漏,发生安全事故。
根据目前发展状况市场需求,研究一款便于清灰效果好、清理足够彻底、节约人力资源、安全的新型烟道清灰装置的关键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清灰效果好、实现烟道中无阻碍物,保证了烟气的顺畅流通的可折叠式智能清灰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可折叠式智能清灰装置,包括底架、套筒、轴向传动件和折叠式清灰刀具;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底架上;所述轴向传动件包括导向滑杆和螺杆,所述导向滑杆开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过的导向槽;所述折叠式清灰刀具套设固定于所述螺杆上并通过所述导向槽进行限位和导向;所述导向滑杆上进一步固定设置有刀具旋转驱动件以实现所述折叠式清灰刀具的旋转;所述螺杆上进一步固定设置有螺杆旋转驱动件以实现所述螺杆的旋转;所述折叠式清灰刀具包括折叠式支架和对称设置于所述折叠式支架两侧的两个清灰刀具单元;所述清灰刀具单元包括在所述套筒轴向方向上层叠设置的清灰层和刮垢层;定义所述折叠式支架的长度方向两侧且与所述套筒横截面相垂直的任意一个表面为第一表面,则所述两个清灰刀具单元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呈中心对称分布。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式支架包括两块外固定板、一个内固定块和两个刀具固定块;所述刀具固定块可实现以自身为轴的转动以实现所述折叠式支架的折叠。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固定块两侧呈斜角状;所述刀具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内固定块两侧且一端为与所述内固定块相配合的斜角部;所述两个外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内固定块和所述刀具固定块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内固定块和所述外固定板的中部开有一圆槽以供螺杆穿过;所述折叠式支架两侧上设有穿过所述外固定板和所述刀具固定块的螺钉;所述螺钉中部不设有螺纹以实现所述刀具固定块的转动;所述螺钉另一端设有螺纹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具固定块上开有若干个不同位置的刀具调节孔以实现对所述清灰刀具单元的半径的加长或缩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清灰刀具单元进一步包括连接板和若干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将所述折叠式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不同清灰刀具单元上的清灰层和刮垢层相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清灰层和所述刮垢层呈扇形片状;定义所述清灰层与所述套筒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的范围为3mm~5mm;定义所述刮垢层与所述套筒之间的距离为h,其中h的范围为1mm~2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清灰层的外边缘为齿轮状结构,则其齿距的范围为1mm~2mm;所述刮垢层的外边缘均匀设置有呈铲状的刮垢部,则所述刮垢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mm~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师范学院,未经宁德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63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气处理装置与催化脱脂炉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烟道清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