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上升压站的事故油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4313.1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3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军;胡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48 | 分类号: | B65D90/48;B65D88/74;B65D9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升压 事故 油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升压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海上升压站的事故油罐。
背景技术:
海上升压站是建造在海 洋固定平台的升压变电设施,与常规陆上升压站相比,在站址选择、站址环境条件、土建基 础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以及辅助设施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具有其特殊性。
事故油罐是海上升压站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事故油罐一般处于无人看守的状态,传统的油罐在变压器发生漏油,油罐体量较大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爆炸,传统油液通过管路进入油罐内,会流入空气,而空气与油混合后,极易发生爆炸,爆炸后油罐内大量的油污污染周边海资源,也造成海上升压站的损坏,同时现有操作人员观察油罐内的油液位时,需要爬在上检修口进行观察,极其不便,油罐在极冷温度下保暖性差,油罐内的液体容易冻结,影响事故油罐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爆效果好、自动检测液位、保证油罐正常使用的海上升压站的事故油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海上升压站的事故油罐,包括
一油罐本体,油罐本体的外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液位计,该液位计的延伸方向与油罐本体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一水封机构,水封机构包括一水封板,该水封板竖直设置在油罐本体内侧底部,水封板下端面的形状与油罐本体下端内壁的形状一致且紧贴设置,水封板与油罐本体形成一左一右设置的储水舱以及储油舱,储油舱的容积大于储水舱的容积,同时液位计靠近储油舱设置;
一进油管路机构,进油管路机构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管路,管路由上至下贯穿油罐本体设置,且管路的下端置于储水舱内;
一检修口机构,检修口机构包括置于油罐本体侧边中心位置的侧检修口、置于油罐本体上端的上检修口,上检修口靠近管路设置,同时油罐本体内设置一竖直设置的爬梯,爬梯的上端靠近上检修口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油罐本体的外边缘依次设有电伴热带层、岩棉板层、不锈钢板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电伴热带缠绕设置在油罐本体的外侧并通过胶带固定连接,电伴热带的一端与外部的温控箱连接,另一端设有温度传感器且与外部的温控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岩棉板层厚度为30mm-50mm,不锈钢板层厚度为0.5mm-1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包括油罐本体、水封机构、进油管路机构、检修口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水封机构,使油罐本体内形成一左一右设置的储水舱以及储油舱,管路由上至下贯穿油罐本体设置,且管路的下端置于储水舱内,外部油液通过管路进入油罐本体内,油液自动漂浮在水的上方进入储油舱内,而储水舱内的水起到阻隔管路中空气进入油罐本体的作用,提高防爆效果;油罐本体的外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液位计,液位计靠近储油舱设置,能自动检测油罐本体内油液位变化,无需操作人员攀爬观察,降低海上作业的风险;上检修口以及侧检修口便于观察以及维修。
2、油罐本体的外边缘依次设有电伴热带层、岩棉板层、不锈钢板层,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防止事故油罐在极冷天气下发生结冰的现象,保证事故油罐的正常使用,电伴热带缠绕设置在油罐本体的外侧并通过胶带固定连接,保证电伴热带连接的牢固性,且缠绕方式固定在油罐本体的外侧,增加了加热面积,提高保温性。
3、岩棉板层厚度为30mm-50mm,提高保温效果,不锈钢板层厚度为0.5mm-1mm,对岩棉板层起到固定作用,同时不锈钢板层防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海上升压站的事故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油罐本体、2-液位计、3-水封板、4-储水舱、5-储油舱、6-管路、7-侧检修口、8-上检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实施例一种海上升压站的事故油罐,如图1所示,包括
一油罐本体,油罐本体1的外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液位计2,该液位计2的延伸方向与油罐本体1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4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停车辅助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楼宇自动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