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层复合保鲜膜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773974.2 申请日: 2017-06-29
公开(公告)号: CN207227322U 公开(公告)日: 2018-04-13
发明(设计)人: 王易芬;杨春香;辛雪;赵双枝;陈蕾蕾;郭聃洋;裘纪莹;刘孝永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8L23/06 分类号: C08L23/06;C08L5/08;C08K5/00;C08J5/18;B32B27/36;B32B27/30;B32B27/32;B32B27/08;B32B27/18;B29D7/01
代理公司: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代理人: 于晓晓
地址: 250100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三层 复合 保鲜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复合食品保鲜膜。

背景技术

常见的保鲜技术主要是向食品中直接添加保鲜剂(防腐剂)或在其表面喷涂、浸泡防腐剂等,这不仅影响肉制品原有风味,同时也会带来食品是否安全等问题。而高效、安全的保鲜膜开发已成为肉品生产企业的迫切要求。

普通的保鲜膜材质一般是以乙烯为母料通过聚合反应所制得,常见的多为PE或PVC膜,这些保鲜膜一般是单层膜,其保鲜效果并不理想。

CN 103601950B 披露了一种抗菌保鲜膜,它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低密度聚乙烯树脂80-100 重量份、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7-15 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1-4 重量份、超细碳酸钙8-15 重量份、环氧大豆油2-6 重量份、抗氧剂0.1-0.5 重量份、聚乙二醇3-7 重量份、麦饭石4-10 重量份、硅酸钠2-4 重量份,所述超细碳酸钙的粒径为5-15μm。上述发明以聚乙烯树脂为基料,添加抗菌剂纳米二氧化钛,适合蔬菜和水果对抗菌要求高的场合使用;本发明含有超细碳酸钙,易降解,对环境的污染小,绿色环保。但是上述的保鲜膜同样是单层膜,不能满足特别食品如肉制品等的特殊要求。

比如羊肉制品,销售时需要较长的货架期,相对冷冻肉贮藏温度高,其可能受到存在的一些腐败菌的影响,进而降低羊肉的营养价值,影响原始风味。对于具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肉制品,显然普通的保鲜膜并不能满足其抑制腐败菌的要求。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的缺陷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抑菌效果更好的复合保鲜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外层膜、中间层膜和内层膜的保鲜膜,且在内层膜中还有活性颗粒,进一步的增强了抑制腐败菌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复合食品保鲜膜,包括外层膜、中间层膜和内层膜;外层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中间层膜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内层膜为低密度聚乙烯层。

外层膜、中间层膜、内层膜的厚度不完全相同。

优选的,外层膜与中间层膜的厚度之比为1:1。

外层膜与内层膜厚度之比为3:4。

外层膜厚度为15 μm,中间层膜厚度为15 μm,内层膜厚度为20 μm。

内层膜为带有活性颗粒的低密度聚乙烯层。

活性颗粒为壳聚糖、茶多酚、银杏叶提取物、紫藤花提取物、鼠尾草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内层膜为带有壳聚糖、茶多酚、银杏叶提取物、紫藤花提取物、鼠尾草提取物的混合物的低密度聚乙烯层。

内层膜的外表面(与待保鲜的食品比较靠近的一面为外表面,与中间层相接触的一面为内表面)有多个凸点,设置该凸点,可以增大内层膜中的活性成分与食品的接触面积,更进一步的增强保鲜膜的抑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带有外层膜、中间层膜和内层膜这三层的复合保鲜膜,具有更好的抑菌保鲜效果;另外,在内层膜中设计有活性成分颗粒,有利于活性成分与食品充分接触,从而起到更好的抑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保鲜膜,在0 ~ 4 ℃冷藏条件下可有效延缓食品或肉制品的氧化及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抑制汁液流失,可有效延长冷鲜食品的贮存时间,降低成本,且最大程度的保持食品的原始风味和营养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保鲜膜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保鲜膜A-C与对照组保鲜膜O在相同贮藏时间下的pH值对比曲线图;

图3为实施例1的保鲜膜A-C与对照组保鲜膜O在相同贮藏时间下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对比曲线图;

图4为实施例1的保鲜膜A-C与对照组保鲜膜O在相同贮藏时间下的菌落总数对比曲线图;

图5为实施例2中保鲜膜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内层膜的仰视图;

图中,1-外层膜,2-中间层膜, 3-内层膜,4-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三层复合食品保鲜膜,包括外层膜1、中间层膜2和内层膜3;外层膜1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中间层膜2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内层膜3为低密度聚乙烯层。

外层膜1厚度为15 μm,中间层膜厚度为15 μm,内层膜3厚度为20 μm。

内层膜3为带有活性颗粒的低密度聚乙烯层,活性颗粒为壳聚糖、茶多酚、银杏叶提取物、紫藤花提取物、鼠尾草提取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39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