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向盘的转向防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3493.1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4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余同彦;肖熙;张洋;李凌飞;陈惠;黄志华;王明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20 | 分类号: | B62D1/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盘 转向 防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向盘的转向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方向盘转向轴与转向器之间存在一连接轴,此连接轴需穿过车身底板,军用车此处需做防水防爆处理,以满足涉水及安全性需求。
目前直接于连接轴处加装防爆护板及防水垫圈,长期使用下,污渍累积、垫圈磨损等因素易导致漏水,导致该结构存在使用寿命过短、故障率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累积污渍、防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方向盘的转向防水装置。
本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轴、固定于车厢底板上的转向轴座和与转向轴座底部固定连接的端盖,所述转向轴通过转向轴座固定在车厢底板上,所述转向轴与转向轴座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转向轴座内设有防水密封圈,所述防水密封圈套设于转向轴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轴座内设有轴承装配腔和与轴承装配腔连通的防水密封圈装配腔,所述轴承装配腔位于所述防水密封圈装配腔的上部,所述轴承装配腔口径小于防水密封圈装配腔。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装配腔内装配有上轴承、下轴承和设置于上轴承与下轴承之间的隔套。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密封圈装配腔内装配有轴承挡圈、上防水密封圈和下防水密封圈,所述轴承挡圈上端面与所述下轴承紧密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轴座内还设有密封垫装配槽,所述密封垫装配槽位于轴承装配腔上部,所述密封垫装配槽内装配有与转向轴密封接触的防尘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轴座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在车厢底板上,所述转向轴座与车厢底板之间设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转向轴座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至车厢底板上,中间加有密封垫。上下部留有花键,与转向系统连接后,传递转向运动。内部转向轴通过轴承支撑于转向轴座上,控制转动间隙及缩小摩擦力。上部设有防尘密封垫,下部设有两处防水密封圈,确保涉水涉爆时,水及冲击波无法突破此处进入驾驶室内。下部设有端盖,固定整个转向防水装置,同时确保在涉爆时,不会对驾驶室内人员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密封轴承传动结构,确保转向运动传递不受影响,防水密封件放置于腔内,不与外界接触,确保了使用寿命,确保了转向连接处防水防爆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向剖视图。
图中:1—防尘密封垫,2—转向轴座,3—密封垫,4—上轴承,5—隔套,6—转向轴,7—下轴承,8—轴承挡圈,9—上防水密封圈,10—下防水密封圈,11—端盖,12—垫圈,13—六角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向轴6、固定于车厢底板上的转向轴座2和与转向轴座2底部固定连接的端盖11。转向轴座2通过内六角螺钉13固定在车厢底板上,转向轴座2与车厢底板之间设有密封垫3,转向轴6通过转向轴座2固定在车厢底板上。转向轴6的上部和下部设有花键,用于与转向系统连接,传递转向运动。
如图2所示,转向轴座2内设有轴承装配腔和与轴承装配腔连通的防水密封圈装配腔,轴承装配腔位于防水密封圈装配腔的上部,轴承装配腔口径小于防水密封圈装配腔。轴承装配腔内装配有上轴承4、下轴承7和设置于上轴承4与下轴承7之间的隔套5,用于控制转向间隙以及缩小摩擦力。防水密封圈装配腔内装配有轴承挡圈8、上防水密封圈9和下防水密封圈10,轴承挡圈8上端面与下轴承7紧密接触。转向轴座2内还设有密封垫装配槽,密封垫装配槽位于轴承装配腔上部,密封垫装配槽内装配有与转向轴6密封接触的防尘密封垫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34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节叉
- 下一篇:控制屏幕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