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2785.3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8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成;朱德金;刘子敬;张学花;刘化风;李江涛;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同大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2/3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庄宝金;李江 |
地址: | 261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胶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胶结构,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组成的卷芯;立体隔圈、第一绝缘胶带和第二绝缘胶带、铝壳、盖板、以及电解液;所述第一绝缘胶带贴覆在卷芯顶端,所述立体隔圈放置于第一绝缘胶带之上,然后通过第二绝缘胶带固定于卷芯顶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成为现代电子信息产品不可或缺的化学电源。但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如电子产品不慎跌落或者强烈的震动时,这会导致锂离子电池裸电芯正负极片的错位短路,负极片与壳壁的接触短路等状况,从而引发充放电过程的安全隐患。在锂离子电池遇到尖锐物体刺穿、或者外部短路状况时,锂离子电池内部会急剧升温,引起隔离膜的热收缩,引发内部短路甚至出现起火爆炸等安全问题,这些都将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因此, 消费者对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安全要求已经越来越高。
如附图1所示,为了解决安全问题,许多锂离子电池制造商通过使用底部包绝缘胶带2、卷芯1顶部使用立体隔圈3的隔离方法来起到安全隔离极组和壳体的目的,其包括包括正极片6、隔离膜4和负极片5组成的卷芯1,防止电池跌落时由于内部卷芯与壳体发生相对移动而撞击裸电芯的顶部或底部。
底部由于胶带的全方位包覆可以杜绝该现象,但是,由于隔离膜为一种超薄质软的膜,当跌落的次数过多或者跌落的高度过高时,卷芯顶部的立体隔圈经过挤压会陷入隔离膜与正负极片之间,从而挤伤隔离膜或者极片导致裸电芯内部短路,所以该方法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避免立体隔圈与极组挤压损伤,改善锂离子电池压降过大,安全指数降低等问题的组装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以下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电池包胶结构,在不影响其化学性能的前提下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解决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胶结构,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组成的卷芯;立体隔圈、第一绝缘胶带和第二绝缘胶带、铝壳、盖板、以及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胶带贴覆在卷芯顶端,所述立体隔圈放置于第一绝缘胶带之上,然后通过第二绝缘胶带固定于卷芯顶端。
所述第一绝缘胶带和第二绝缘胶带的宽度为1mm~ 500mm 。
所述所述第一绝缘胶带和第二绝缘胶带的厚度为1um~100um。
所述第一绝缘胶带贴覆在卷芯顶端,且所述第一绝缘绝缘胶带的边缘不超出所述卷芯的宽度边缘。
所述立体隔圈通过第二绝缘胶带固定在卷芯顶端,且所述第二绝缘胶带的边缘不超出立体隔圈的长度边缘。
所述第一绝缘胶带和第二绝缘胶带互相重叠。
所述第一绝缘胶带和第二绝缘胶带互相平行。
所述第一绝缘胶带和第二绝缘胶带互相交叉,交叉的角度为10-160°。
本实用新型在卷芯顶端先有第一绝缘胶带贴覆在卷芯顶端,然后再放置立体隔圈,这第一绝缘胶带起到了一个隔离立体隔圈与极片直接接触的隔离作用,可以有效避免经过剧烈震动情况下导致的立体隔圈挤压陷入隔膜与极组之间导致极片损伤的概率。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避免立体隔圈与极组挤压损伤,有效的改善锂离子电池压降过大,安全指数降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提供一种新的隔离卷芯隔离膜、极片与立体隔圈直接接触的一种包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同大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同大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2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