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转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2611.7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8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邹文斌;杨永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C70/12 | 分类号: | B29C70/12;B29C70/3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5 | 代理人: | 陈云川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纤维 复合材料 转角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转角结构。
背景技术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过程中,由于纤维布不能像金属材料那样通过塑性变形形成较复杂的结构,特别是转角幅度较大的位置,比如直角转弯处,如果强行让纤维布变形会引起纤维的大幅度波动,从而导致该位置的产品性能大幅度下降。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转角的稳定性的转角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转角结构,包括连续纤维体,连续纤维体具有相交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相交处形成转角,还包括纤维毡加强层,纤维毡加强层具有对应第一平面设置的第一加强部、对应第二平面设置的第二加强部以及对应转角设置的衔接部,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以及衔接部三者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续纤维体为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纤维毡加强层为玻璃纤维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续纤维体为上端开口的第一长方形槽体,第一长方形槽体的底面与侧面的交接处形成所述转角,所述转角为四个,所述纤维毡加强层为上端开口的第二长方形槽体,第一长方形槽体对应容置在第二长方形槽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长方形槽体的开口处形成向外延伸的支撑体,所述第二长方形槽体的开口处对应支撑体形成供支撑体抵靠的支撑部,支撑部从所述第二长方形槽体的开口处向外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长方形槽体的底面开设有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纤维毡加强层与所述连续纤维体通过树脂层复合粘接在一起。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通过在连续纤维体的转角处增加纤维毡,纤维毡由于其纤维在制品中呈现杂乱无序的状态因此可以把力学性能近似成各向同性,弥补了连续纤维做成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的缺陷,对连续纤维体的拼接处进行补强,提升连续纤维体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续纤维体的展开平面图;
图中:
10-连续纤维体 11-第一平面
12-第二平面 13-转角
14-支撑体 20-纤维毡加强层
21-第一加强部 22-第二加强部
23-衔接部 24-支撑部
2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3,一种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转角结构,包括连续纤维体10,连续纤维体10具有相交的第一平面11和第一平面12,第一平面11与第一平面12的相交处形成转角13,还包括纤维毡加强层20,纤维毡加强层20具有对应第一平面11设置的第一加强部21、对应第二平面12设置的第二加强部22以及对应转角13设置的衔接部23,第一加强部21、第二加强部22以及衔接部23三者一体成型。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过程中,连续纤维体不能像金属材料那样通过塑性变形形成较复杂的结构,特别是转角幅度较大的位置,比如直角转弯处,如果强行让连续纤维体变形会引起纤维的大幅度波动,从而导致该位置的产品性能大幅度下降。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在转角处利用纤维毡进行补强的构思,起到类似于胶布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续纤维体10为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纤维根据其长短可以分为短切纤维、长纤维和连续纤维,因此连续纤维体指的是纤维在制品中呈现连续不间断状态的纤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纤维毡加强层20为玻璃纤维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续纤维体10为上端开口的第一长方形槽体,第一长方形槽体的底面与侧面的交接处形成所述转角13,所述转角13为四个,所述纤维毡加强层20为上端开口的第二长方形槽体,第一长方形槽体对应容置在第二长方形槽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长方形槽体的开口处形成向外延伸的支撑体14,所述第二长方形槽体的开口处对应支撑体14形成供支撑体14抵靠的支撑部24,支撑部24从所述第二长方形槽体的开口处向外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未经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2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共挤成型光学膜设备
- 下一篇:双层膜的电晕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