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0413.7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15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田利伟;郭旭晖;郭辉;王康;陈巍;庄炜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8;F04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张瑾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际 铁路 地下 公共 复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地下站通风排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际(市域)铁路地下站公共区排烟主要通过设置在公共区的排烟系统来实现,由于地下站存在较多的楼梯口和与室外相通的出入口,导致楼梯口和出入口区域的排烟效果较好,而远离楼梯口和出入口区域的排烟效果较差,存在排烟死角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很有必要对传统的城际(市域)铁路地下站公共区排烟系统进行改进,提高整个地下站公共区的排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排烟系统排烟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包括第二活塞风井、连通第二活塞风井与轨顶排风道的排热风道以及设于排热风道上的排热风机,位于屏蔽门上方的隔墙上设有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轨顶排风道的第一排烟口,所述第一排烟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排烟口开闭的电动控制阀,所述电动控制阀与所述排热风机联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烟口具有多个且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排热风机包括风机以及与风机电连接的控制箱,所述电动控制阀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控制阀与消防控制室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排风井、连接排风井与地下站公共区的排烟管道以及设于排烟管道上的排烟风机,所述排烟管道上设有多个第二排烟口。
进一步地,隧道轨行区设有轨行区排烟口,该系统还包括第一活塞风井、连通第一活塞风井与轨行区排烟口的排烟风道以及设于排烟风道上的隧道风机。
进一步地,地下站公共区的侧墙上设有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隧道轨行区的公共区端门。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通隧道轨行区与轨顶排风道的轨行区排热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通过在位于屏蔽门上方的隔墙上设置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轨顶排风道的第一排烟口,地下站公共区的烟雾可以通过第一排烟口进入到轨顶排风道,并在排热风机的作用下通过排热风道排出去,增强地下站公共区的排烟效果,提高了火灾时公共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原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的A-A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的B-B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排风井、2-排烟管道、3-排烟风机、4-第二排烟口、5-第一活塞风井、6-排烟风道、7-隧道风机、8-轨行区排烟口、9-公共区端门、10-屏蔽门、11-隔墙、12-第一排烟口、13-电动控制阀、14-轨顶排风道、15-第二活塞风井、16-排热风道、17-排热风机、18-轨行区排热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城际(市域)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用于城际(市域)铁路的地下站公共区排烟,城际(市域)铁路的地下站公共区与隧道轨行区通过屏蔽门10以及位于屏蔽门10上方的隔墙11隔断,该系统包括分别位于车站两端的两个第二活塞风井15、分别连通两个第二活塞风井15与轨顶排风道14的两个排热风道16以及分别设于两个排热风道16上的两个排热风机17,位于屏蔽门10上方的隔墙11上设有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轨顶排风道14的第一排烟口12,所述第一排烟口1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排烟口12开闭的电动控制阀13,所述电动控制阀13与所述排热风机17联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城际铁路地下站公共区复合排烟系统,在地下站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可以通过在位于屏蔽门10上方的隔墙11上设置的连通地下站公共区和轨顶排风道14的第一排烟口12,将地下站公共区的烟雾通过第一排烟口12排入到轨顶排风道14,并在排热风机17的作用下通过排热风道16排出去,增强地下站公共区的排烟效果,提高了火灾时公共区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0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