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绕法的EMI共模电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8302.2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9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高启龙;谢真;葛萍萍;尹付祥;徐鸿彬;杨树;吴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7/06 | 分类号: | H01F17/06;H01F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11469 | 代理人: | 赵文成 |
地址: | 27601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emi 电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线路中的环形共模电感线圈生产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绕法的EMI共模电感。
背景技术
EMI共模电感是在铁氧体磁环上分别绕两组线,绕法一般有C型绕法、Z型绕法、蝶形绕法三种,其中运用最多、EMI效果最好的为蝶形绕法,一般占市场比例的70%以上。
当电感元器件工作在高频状态下,分布电容对电感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引起波形产生振荡、EMC变差、电感元器件发热等,从而对其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其中,电感元器件的寄生参数主要是漏感和分布电容。
发明人研究发现,设计者在设计电感元器件时,往往只对电感元器件的漏感加以重视。然而,在高压小功率场合,电感元器件的分布电容对电感元器件的运行特性及效率会有很大影响,不可忽视。尤其过往因以蝶形绕法来克服分布电容的影响,现在因需以自动化生产而有施行的难度时,如何分析分布电容的影响因数,并通过降低分布电容的影响,且能以自动化生产的手段来实施就显得相当重要。
分布电容主要分为4个部分:绕组匝间电容、层间电容、绕组电容、杂散电容,因电感元器件设计的需求在降低分布电容的几项参数中,例如:加大线距(使用三层绝缘线)、交叉绕法(环型无此考量)、层间绝缘材料使用(环型无此考量)变得不可得,唯有从绕线的变化来降低分布电容的影响,发挥电感元器件应有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关于共模电感的绕线方法的报道如下:
专利CN104299770A公开了一种环形共模电感的十字钟式绕线方法,其在非晶或铁氧体等环形磁芯的两边分别绕制相同组数的绕组,一组绕组一端预留出一定的长度,从6点绕到12点铺底,再回绕到9点,再从9点回绕到12点,另一边从6点绕到9点,再回绕到6点;另外一组绕组一端预留出同样的长度,从6点绕到12点铺底,再回绕到3点,再从3点绕到12点,另外一边从6点绕到3点,再回绕到6点。
尽管一般蝶型绕法可以满足环形共模电感的电磁干扰要求,但是多层蝶形绕法要求蝶形美观,易出现绕线偏、收口小、绕线乱、塌线等不良现象,同时不能实现自动化绕线,且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多,否则无法保证EMI效果,一般新员工需要2-3个月才能熟练掌握绕线技能,期间造成大量材料浪费,从而增加成本。受限于中间分线的起绕方式及绕线分布方式,无法使用机器实现蝶形绕线,随着人工成本的逐年增加,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工作人员技能要求低、成本低、能够通过自动化绕线实现的一种新型绕法的EMI共模电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绕法的EMI共模电感,包括环形磁芯和在所述环形磁芯两侧对称位置绕制的两个绕组及四个引线端,每个绕组均为多段绕组,每段绕组的绕制层数均为多层;每个绕组的2个引线端分别位于绕组的两端,其中一个引线端位于绕组最内层,另一个引线端位于绕组最外层。
进一步的,每段绕组的绕制层数均为奇数层。
优选的,每段绕组的绕制层数为3层、5层或7层。
进一步的,所述多段绕组的段数为2段以上,即可以为5、6、7、8、9……N段。
优选的,每段绕组中相邻两层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每个绕组中相邻两段绕组的绕制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两个绕组的位于绕组最内层的引线端在所述环形磁芯上位置相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新型绕法的EMI共模电感多段绕组的绕制方法,包括:首先导线的一端预留出一定的长度并固定,作为一个引线端;另一端朝一个方向沿环形磁芯绕线一定圈数,再反方向绕制相同的圈数,然后再顺时针绕制相同的圈数,形成一段绕组;然后紧邻所述的一段绕组重复多段绕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绕法的EMI共模电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段式、三段式、四段式、五段式绕法等多段式绕法绕制的EMI共模电感区别于传统蝶形绕法,这种特殊的绕线方法,改变了铜线的分布,有效的大大减小了分布电容和杂散电容,其EMI效果达到甚至优于蝶形绕法得到的共模电感;
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导线一段绕制共模电感,近通过一段绕线,绕制方法简单,对工作人员要求较低,学习周期短,可更快参与生产,从而节约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83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静音电磁铁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滤波电容固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