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5619.0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5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吉涛;张周品;张伟;方履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4 | 分类号: | F23G5/04;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14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垃圾 焚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具有250与500吨两种型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和乡村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焚烧发电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垃圾处理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而垃圾焚烧设备的最主要部件是生活垃圾焚烧炉。生活垃圾焚烧炉是大型的成套设备组合,本焚烧炉通过对各部件的优化组合,对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其特别适应中国垃圾水分大、热值低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既能保证每天额定250或500吨垃圾焚烧量,又要能够适应中国垃圾水分大、热值低的特点,并且保证垃圾焚烧彻底,设备结构简单可靠,便于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包括收料系统、给料装置、驱动装置、炉排架、下风室、漏灰排出系统、出渣系统,所述收料系统安装在给料装置上,给料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联接炉排架;所述炉排架下方安装有下风室;所述下风室连通漏灰排出系统;所述漏灰排出系统连通出渣系统。
所述炉排架包括炉排本体、动炉排片、静炉排片;炉排本体呈26°倾斜布置;所述驱动装置放置于炉排架头部,该驱动装置由曲柄、连杆和液压油缸组成,一个驱动装置由一个液压油缸带动作曲柄、连杆运动,每列炉排架体对应一个驱动装置。
所述炉排本体长度8.38m,宽度10.08m,有效燃烧面积84.47m2,满足日焚烧500吨垃圾的额定要求;或上述炉排本体长度8.38m,宽度4.96m,有效燃烧面积41.56m2,满足日焚烧250吨垃圾的额定要求。
所述下风室分为干燥、燃烧、燃尽三个风室,每个风室对应一个进风口,分别为干燥风口、燃烧风口、燃尽风口。
所述给料装置包括给料平台、给料机构;垃圾掉落在给料平台上,给料机构由液压油缸驱动,将收料系统中落下的垃圾推入炉排床面,给料平台下面有污水收集装置。
所述收料系统包括料斗、料槽、破桥及料斗门;漏斗型料斗后面布置有破桥,料斗下面设有料斗门。
所述漏灰排出系统由气缸控制,定时打开、关闭,将下风室内的漏灰排入排灰槽,高压空气定时将排灰槽中的灰吹入输灰管。
所述出渣系统由落渣井和液压出渣机组成,炉排本体上垃圾燃烧后的灰烬落入落渣井,落渣井与出渣机相连,灰渣落入出渣机内水中冷却,由出渣机的推头推出整个焚烧炉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收料系统、给料装置、驱动装置、炉排架、下风室、漏灰排出系统以及出渣系统的结构组合优化设计,使其特别适应中国垃圾水分大、热值低的特点,并且保证垃圾焚烧彻底,设备结构简单可靠,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炉排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风室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给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收料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漏灰排出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A向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出渣系统主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出渣系统侧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生活垃圾焚烧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如图12所示,日处理量为250或500吨生活垃圾;包括收料系统1、给料装置2、驱动装置3、炉排架4、下风室5、漏灰排出系统6、出渣系统7;
收料系统1主要由料斗、料槽、接料斗、破桥及料斗门组成;料斗类似漏斗将垃圾收集;料槽将垃圾由上向下输送,料槽周围是水冷夹套,防止燃烧热量传到此处引起的过热;接料斗是料槽和给料装置2的过渡,将垃圾铺展到给料装置上;破桥将料斗底部垃圾可能产生的搭桥现象破除;料斗门是在收料系统中没有垃圾时关闭,隔断炉膛与外界空气。
给料装置2由给料平台、给料机构等部件组成,给料机构由液压油缸驱动,将给料装置中的垃圾推入炉排床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5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铝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废处理系统焚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