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框车门的折边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2577.5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6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耿扬策;徐跃飞;陈晓东;闵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0 | 分类号: | B21D37/00;B21D19/00;B21D53/8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折边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全框车门的折边工具。
背景技术
全框车门由于车型造型设计的原因,需要设置很多转角。转角都是通过将钢材折边的方式来获得。钢材折边时肯定会出现一定的形变。由于车门的转角位置处于消费者目视能够看到的范围,因此任何形变缺陷都会造成很大的不美观,引起消费者满意度的下降。因此全框车门的折边转角位置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返工操作来进行修复,修复在折边工艺过程中引起的形变和缺陷。
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案有两种:
第一种方案是通过冲压单件翻边高度更改或者模具表面优化。这个方案主要是通过原料进行的优化,在折边过程中由于翻边高度的不同折边刀接触零件位置不一致会产生扭转,通过翻边高度的优化可使折边过程平顺,可达到同样效果。另一个就是表面的直接优化,单件状态与总成实际状态并不一致,但是能产生一定帮助。
第二种为胎膜烧焊。在折边过程中,由于翻边件与折边刀在折边过程的挤压受力,胎膜与零件会产生一定离缝导致零件表面扭转产生缺陷,胎膜烧焊就是为了补偿离缝使折边过程受控且稳定。胎膜烧焊的问题在于每一个总成只有一副胎膜,烧焊完后失去基准,在项目初期就失去了零件的基准面对后续优化工作会带来严重不确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折边刀,能够较好地克服折边过程中引发的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全框车门的折边刀,包括:基座和刀体。基座上具有定位机构,基座安装在折边机上,定位机构将基座定位。刀体从基座上延伸,刀体在折边尖端处具有一凸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顶在待折边零件的转角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是立方体凸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包括:U型槽、水平定位孔和竖直定位孔。U型槽开设在基座的中部,U型槽控制基座的Y向自由度。水平定位孔水平开设在基座的侧面,螺栓旋入水平定位孔控制基座的Z向自由度。竖直定位孔竖直开设在基座的顶面,螺栓配合垫片旋入竖直定位孔控制基座的X向自由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折边刀是门内折边工序的终折刀。
在一个实施例中,折边刀与胎膜保持0.15mm~0.2mm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全框车门的折边刀在刀体上增加一个凸起,该凸起可以顶住待折边零件的转角位置,抵消零件的扭转,消除由于零件扭转造成的损伤和缺陷。使用该全框车门的折边刀后,加工工艺不需要返工,也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和损伤,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全框车门的折边刀的立体结构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全框车门的折边刀的侧视图。
图3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全框车门的折边刀上凸起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全框车门的折边刀的结构图,其中图1是立体结构图,图2是侧视图。如图所示,该全框车门的折边刀包括:基座102和刀体104。基座102上具有定位机构,基座102安装在折边机上,定位机构将基座定位。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包括:U型槽121、水平定位孔122和竖直定位孔123。U型槽121开设在基座102的中部,U型槽控制基座的Y向自由度。水平定位孔122为数个,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三个水平定位孔122水平开设在基座102的侧面,螺栓旋入水平定位孔122控制基座的Z向自由度。竖直定位孔123为数个,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竖直定位孔123竖直开设在基座的顶面,螺栓配合垫片旋入竖直定位孔控制基座的X向自由度。
刀体104从基座102上延伸,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刀体104位于基座102靠近顶部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刀体104与基座102是一体结构。刀体104在折边尖端处具有一凸起141。该凸起顶在待折边零件的转角位置。
图3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全框车门的折边刀上凸起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3所示,该凸起是立方体凸起。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称的“立方体”并不一定是指标准的六面体结构。由于刀体的尖端处本身带有弧度,因此“立方体”是大体上呈现六面体结构,但部分面或者角会根据刀体尖端的形状进行适应性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25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同时压制多条杆状零件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折弯机模具转换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