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合束器和激光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0627.6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3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侠;张大鹏;王兴龙;肖炼;初单萍;张群生;杨正桥;黄志强;钟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2;H01S3/094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62 | 代理人: | 黄国豪 |
地址: | 519030 广东省珠海市软件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束器 激光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激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束器和激光器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功率激光器系统中,为了防止返回光返回系统内影响激光器的稳定运转甚至破坏激光器内部元器件,需要设置防止返回光的器件。而在输出光纤为双包层光纤的高功率合束器中,一般输出光纤与有源光纤直接熔接,泵浦光通过输入光纤耦合进输出双包层光纤,最终进入有源光纤的包层,从而被有源光纤的纤芯吸收。
激光器系统工作时,除了正向光外,往往还有反向的返回光,特别是在双端泵浦的情况下,在有源光纤的另一端也会通过另一合束器耦合泵浦光,进有源光纤后,会有部分未被完全吸收的泵浦光进入合束器。
对于上述合束器,反向光的存在势必会返回到合束器锥区,导致合束器内部固定光纤用的胶水等位置的严重发热,更严重者甚至会返回到输入光纤甚至泵浦激光器内,最终导致合束器甚至泵浦LD的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滤除返回光的合束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滤除返回光的激光器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束器,包括:
多束第一多模光纤;
第二多模光纤,多束第一多模光纤拉锥后的输出端与第二多模光纤的输入端熔接,第二多模光纤上设置有包层光滤除部;
输出光纤,第二多模光纤的输出端与输出光纤熔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包层光滤除部为设置在第二多模光纤的光纤包层上的包层光剥离层,包层光剥离层的折射率与光纤包层的折射率相匹配。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包层光滤除部是通过光纤包层上刻蚀形成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输出光纤为双包层光纤或多模光纤。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输出光纤的数值孔径小于双包层光纤的数值孔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器系统,包括合束器,合束器包括:
多束第一多模光纤,;
第二多模光纤,多束第一多模光纤拉锥后的输出端与第二多模光纤的输入端熔接,第二多模光纤上设置有包层光滤除部;
输出光纤,第二多模光纤的输出端与输出光纤的输入端熔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二多模光纤上设置包层光滤除部,对于包层光滤除部可采用设置折射率相近的包层光剥离层或对光纤包层上刻蚀形成,使得在大部分反向传输的反向的包层光将通过该包层光滤除部滤除,从而不会进一步返回到拉锥区域或输入光纤,避免了反向包层光对合束器甚至泵浦LD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器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合束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激光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合束器1、高反光栅15、有源光纤2、低反光栅16、合束器3和激光输出头17,合束器1包括多束第一多模光纤11、第二多模光纤14、输出光纤13和机械封装12,多束第一多模光纤11拉锥成一根光纤,多束第一多模光纤11拉锥后的输出端与第二多模光纤14的输入端熔接,第二多模光纤14上设置有包层光滤除部141(cps),包层光滤除部141为设置在第二多模光纤14的光纤包层上的包层光剥离层,包层光剥离层的折射率与光纤包层的折射率相匹配,可采用胶水涂覆在光纤包层外,而包层光剥离层的折射率与光纤包层的折射率相同或相接近。或者,包层光滤除部141是通过光纤包层上刻蚀形成的,大部分反向传输的包层光将通过该CPS滤除。
第二多模光纤14的输出端与输出光纤13熔接,输出光纤13的孔径小于双包层光纤的孔径。第二多模光纤的孔径(NA)可小于输出光纤孔径(NA),正向通光时可以低损耗地通过,而反向通光时,大部分的反向包层光将通过第二多模光纤上的包层光滤除部滤除,即在熔接点处滤除。优选地,输出光纤13为双包层光纤或多模光纤,最后可对合束器采用机械封装12进行封装。
高反光栅15熔接在合束器1的输出光纤13和有源光纤2之间,低反光栅16熔接在合束器3的输出光纤与有源光纤2之间。故在激光器系统工作时,正向通光时,泵浦光耦合进入第二多模光纤纤芯,而后进入双包层光纤的内包层中传输。反向通光时,从双包层光纤内包层中传输的光进入第二多模光纤后,由于第二多模光纤的包层上设置包层光滤除部,大部分反向传输的包层光将通过该包层光滤除部滤除。从而不会进一步返回到拉锥区域或输入光纤,避免了反向包层光对合束器甚至泵浦LD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06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