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脱模的聚氨酯发泡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6423.5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7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辉;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辉宏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58 | 分类号: | B29C44/58;B29C44/34;B29C33/46;B29C3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模 聚氨酯 发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脱模的聚氨酯发泡模具。
背景技术
聚氨酯硬质泡沫是以异氰酸酯和聚醚为主要原料,在发泡剂、催化剂、阻燃剂等多种助剂的作用下,通过专用设备混合,经高压喷涂现场发泡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聚氨酯泡有软泡和硬泡两种。软泡为开孔结构,硬泡为闭孔结构;软泡又分为结皮和不结皮两种。空气冷却器是利用空气冷却热流体的换热器,管内的热流体通过管壁和翅片与管外空气进行换热。聚氨酯发泡合绵开模取件时一般没有辅助脱模装置,都是人工徒手取模,由于模具的材质不同或者工艺参数不同,时常出现人工徒手取模时造成产品局部撕裂情况,影响产品外观品质,降低工作效率,严重影响良率。
有鉴于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易脱模的聚氨酯发泡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脱模的聚氨酯发泡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脱模的聚氨酯发泡模具,包括支撑架和合绵,所述支撑架内部设有密闭室,所述密闭室上部设有下模,所述下模上部设有上模,所述上模和第一气缸的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支撑架内部上侧,所述下模和上模合模时会形成型腔,所述密闭室内部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和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上部设有顶针,所述密闭室一侧设有气管接口,所述气管接口和第一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气管与空气增压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空气增压泵的进气口通过第二气管和空气冷却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进气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合绵放置在型腔内部。
优选的,所述顶针设有至少六个。
优选的,所述下模内部设有与顶针相匹配的针孔。
优选的,所述空气增压泵通过底座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底侧。
优选的,所述述空气冷却器通过底座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底侧。
优选的,所述顶板上部设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顶针的长度等于下模底部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易脱模的聚氨酯发泡模具,通过在下模底部设置密封室,在密封室内部设置第二气缸,在第二气缸的伸缩杆设置顶板,顶板上部设置顶针,在合模时顶针顶在下模内部的针孔里,在分模时,顶针下降,空气增压泵把空气冷却器冷却的空气抽进密闭室,冷空气通过针孔将合绵往上吹,同时对合绵进行冷却,此时合绵较容易脱模,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的俯视图。
图中:1支撑架、2下模、3密闭室、4第一气缸、5上模、6第一气管、7空气增压泵、8第二气管、9空气冷却器、10顶针、11气管接口、12顶板、13第二气缸、14型腔、15合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易脱模的聚氨酯发泡模具,包括支撑架1和合绵15,所述支撑架1内部设有密闭室3,所述密闭室3上部设有下模2,所述下模2上部设有上模5,所述上模5和第一气缸4的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4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内部上侧,所述下模2和上模5合模时会形成型腔14,所述密闭室3内部设有第二气缸13,所述第二气缸13的伸缩杆和顶板12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2上部设有顶针10,所述密闭室3一侧设有气管接口11,所述气管接口11和第一气管6连通,所述第一气管6与空气增压泵7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空气增压泵7的进气口通过第二气管8和空气冷却器9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空气冷却器9的进气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合绵15放置在型腔14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顶针10设有至少六个,较多的顶针10,会配有较多的针孔,有利于冷空气对合绵15进行冷却和吹脱。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2内部设有与顶针10相匹配的针孔,方便冷空气通过针孔对合绵14进行冷却和吹脱。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增压泵7通过底座安装在支撑架1的内部底侧,有利于空气增压泵7稳定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辉宏康复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辉宏康复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64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