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能源互联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5950.4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3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达非;朱国皓;李保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H02J3/46;H02J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能源 互联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联网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能源互联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还是以单一能源为主,并且未能与用电端形成联动,发电端与用电端无法做到实时匹配,仍然要依赖于大电网的支撑,电量不足时由大电网补充,电量过剩时倒灌给大电网。而随着能源结构改革,电改的进一步推进,分布式能源将发展成主要供能单位,并且电价将实现实时波动,针对多种分布式能源不能结合电价情况和用电情况进行智能运行实现自给自足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限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包含分布式供能单元、储能单元、智能负载,能够根据实时电价实时调控发电、用电和储电的智能化能源互联网系统,实现能源互联网系统的智能运行、自给自足,实现安全性、经济性最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化能源互联网系统,包括用于产生电能的分布式供能单元、用于充放电的储能单元、负载单元以及大电网,所述的分布式供能单元输出端分别连接储能单元、负载单元以及大电网,所述的储能单元输出端连接负载单元以及大电网,所述的大电网连接负载单元,所述的负载单元包括固定负载单元和可调负载单元,所述的分布式供能单元、储能单元、负载单元以及大电网均连接至监控单元。
所述的分布式供能单元包括光伏发电设备、天然气三联供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光热发电设备或潮汐能发电设备。
所述的光伏发电设备包括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柜以及母线,其中,光伏组件通过直流线缆与光伏逆变器相连,光伏逆变器通过交流电缆与并网控制柜相连,并网控制柜通过交流电缆与母线连接,光伏逆变器可通过控制信号调节光伏发电出力。
所述的天然气三联供设备包括天然气内燃机、发电机、溴化锂机组、水泵组以及机组控制柜,其中,天然气内燃机,用于燃烧天然气产生热能;发电机,用于将热能转换为电能;溴化锂机组,用于将热能转换为热水和冷水;水泵组,用于使热水、冷水机组在管道内流动;机组控制柜,用于内燃机、发电机、溴化锂机组之间协调控制,可以通过控制信号调节天然气三联供出力。
所述的储能单元包括锂电池储能、铅酸储能、铅碳储能、水蓄能或冰蓄能。
所述的可调负载单元包括可调照明设备、可调空调设备或可调充电桩。
所述的监控单元通过通讯线分别连接分布式供能单元、储能单元、负载单元以及大电网,并形成数据网络,包括采集信息的数据采集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处理器及调节控制分布式供能单元、储能单元、负载单元以及大电网运行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原理为,监控单元采集分布式供能单元、储能单元、负载的运行数据以及环境数据和电价数据,通过监控单元采集实时电价数据、环境数据、发电端设备数据及发电量数据、负载端用能数据、大电网并网点数据等,并将其存入数据库及云数据库;将实时电价与发电端设备发电成本对比,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出环境预测数据、发电端发电量预测数据、负载端用电量预测数据;利用得出的各项数据,经过预设控制算法分析,得出分布式供能策略和可调负载调节策略,控制分布式供能单元、储能单元、可调负载单元的运行,控制分布式供能单元启停出力、储能单元的启停充电放电、智能负载启停运转功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发电量预测技术、用电量预测技术、电价预测技术及控制算法预设,将能源互联网系统内各单元进行联网集成,综合控制,实现结合电价情况的供能系统,针对多种分布式能源可结合电价情况和用电情况进行智能运行实现自给自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能源监控流程图;
图4、5、6、7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运行策略结构示意图。
图中:分布式供能单元10、光伏发电设备11、光伏组件111、并网逆变器112、天然气三联供设备12、储能单元20、锂电池201、双向变流器202、可调负载单元30、固定负载单元40、监控单元50、大电网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5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谐波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网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