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线圈拾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9709.0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9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鲍大伟;李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大伟;李跃 |
主分类号: | G10H3/14 | 分类号: | G10H3/14;G10H1/02;G10H1/46 |
代理公司: | 惠州华茂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28 | 代理人: | 赵莹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线 圈拾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线圈拾音器。
背景技术
乐器拾音器在现代电声音乐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电声音乐的迅速发展,对乐器拾音器的功能和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乐器拾音器工作原理:当琴弦在铜丝绕制的线圈上方震动切割被该线圈所缠绕的磁芯产生的磁感线时,线圈感应出电信号并流出。传统乐器拾音器的线圈以磁柱作为导磁体,下面设有磁铁,以一根线缠绕方式、单层的构造形式,不能为乐器提供多种音色和功能,进而不能实现乐器音色和功能多样化。这样演奏者演奏过程中很难得到多种不同种类音色以及音色组合功能,从而不能帮助演奏者实现更丰富多样化的音乐表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线圈拾音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结构的双线圈拾音器,包括拾音器底座和顶板,拾音器有两组底座和顶板设置构成双线圈拾音器主体结构,所述拾音器每个底座和顶板之间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由内芯和绕线构成,所述磁柱为磁体,磁柱沿拾音器底座纵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磁柱贯穿顶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芯为磁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线圈可采取单根线材单层绕线或多根线材多层绕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板端部设置有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拾音器底座端部设置有插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拾音器的结构进行改进,将传统的磁柱从导磁体变成磁体,线圈通过单根线材单层绕线变成多根线材多层绕线,从而提高拾音器的拾音质量,集多种功率、功能、音色于一体,实现了乐器音色和功能多样化改变,从而帮助演奏者实现更丰富多样化的音乐表现。
附图说明
图1为双线圈拾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双线圈拾音器,包括拾音器底座1和顶板2,拾音器底座1和顶板2设置有两组构成双线圈拾音器主体结构,所述拾音器底座1和顶板2之间设置有线圈3,所述线圈3由磁柱和绕线构成,所述磁柱为磁体,所述绕线线圈可采取单根线材单层绕线或者多根线材多层绕线,磁柱沿拾音器底座1纵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顶板2上的两磁柱6之间均设置有通孔7,本实施例中单个拾音器底座1上设置有6个磁柱,所述磁柱贯穿顶板2,所述顶板2端部设置有固定孔6,拾音器底座1端部设置有插孔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拾音器的结构进行改进,将传统的磁柱从导磁体变成磁体,线圈通过单根线材单层绕线可变成多根线材多层绕线,从而提高拾音器的拾音质量,集多种功率、功能、音色于一体,实现了乐器音色和功能多样化改变,从而帮助演奏者实现更丰富多样化的音乐表现。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大伟;李跃,未经鲍大伟;李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97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开启式的防摔吉他琴盒
- 下一篇:贴片无源压电蜂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