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向方便的门把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8049.4 | 申请日: | 2017-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2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德垣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E05B15/04;E05B15/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1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向 方便 门把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向方便的门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两用门把手是指一种门把手既可用于左开门又可用于右开门,市面上现有可以两用的门把手结构,组件较多,结构复杂,换向过程需要整体拆卸重装,安装便利性很差。
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换向方便的门把手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换向方便的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面板1,在所述面板1上分别设有手柄2、能被手柄2带动转动的第一传动块3、第二传动块4,所述第二传动块4上设有缺口401,在第一传动块3上设有能在开锁时插入缺口401使第二传动块4被第一传动块3带动正向转动以开锁的插销7,在第二传动块4外壁设有外凸部402,在第一传动块3上设有能与外凸部402贴合带动第二传动块4反向转动以反锁的内凸部301,所述缺口401和外凸部402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缺口401呈90度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块4上,两个所述外凸部402也呈90度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块4上。
如上所述的换向方便的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1内设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传动块3空转角度的限位凸台101,所述第一传动块3上设有空转后会碰到限位凸台101的限位部302。
如上所述的换向方便的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7上套有弹簧6。
如上所述的换向方便的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一传动块3转动的轴接部201。
如上所述的换向方便的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块3上螺纹连接有限位片5,限位片5上设有中部孔501,所述第二传动块4上设有定位凸台403,所述定位凸台403从中部孔501穿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门把手需要换向使用时,只需将第二传动块转动90度,使另一缺口对准插销即可,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传动块的立体图。
图中:1为面板;101为限位凸台;2为手柄;201为轴接部;3为第一传动块;301为内凸部;302为限位部;4为第二传动块;401为缺口;402为外凸部;403为定位凸台;5为限位片;501为中部孔;6为弹簧;7为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所述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一种换向方便的门把手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有面板1,在所述面板1上分别设有手柄2、能被手柄2带动转动的第一传动块3、第二传动块4,所述第二传动块4上设有缺口401,在第一传动块3上设有能在开锁时插入缺口401使第二传动块4被第一传动块3带动正向转动以开锁的插销7,在第二传动块4外壁设有外凸部402,在第一传动块3上设有能与外凸部402贴合带动第二传动块4反向转动以反锁的内凸部301,所述缺口401和外凸部402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缺口401呈90度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块4上,两个所述外凸部402也呈90度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块4上,所述手柄2上设有用于带动第一传动块3转动的轴接部201。
需要换向使用时,只需将第二传动块4转动90度,使另一缺口401对准插销7即可。
本申请手柄2下压或上提时第一传动块3的转动方向不同,如果第一传动块3被手柄2带动反向转动,则可以通过外凸部402、内凸部301的贴合带动第二传动块3反向转动。
该把手装在门外,面板1为门外面板,通过密码或指纹验证开锁、或者通过钥匙开锁,与插销7连接的还有一个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在本申请附图中未示出,验证成功后,驱动机构驱动插销7顶入缺口401内,第一传动块3带动第二传动块4正向转动开锁。如果验证未成功,则插销7不会顶入缺口401内,如果第一传动块3被手柄2带动正向转动,则此时第一传动块3空转,在验证未通过的情况下,第一传动块3不可能带动第二传动块4正向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德垣,未经吴德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80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