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水稻育秧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5773.1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0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锦里正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A01G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文芳 |
地址: | 4244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水稻 育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水稻育秧盘,包括盘主体和水箱,盘主体与水箱之间固定设置支撑架,盘主体的左右两侧开设仓门,盘主体内部固定设置隔板,隔板上端固定设置半球形的钵碗,隔板的下端为注水区域,钵碗底部与注水区域相连通,注水区域内固定设置温度传感器,注水区域的一侧开设出水口,出水口上固定设置电磁阀,盘主体的下端固定设置底脚,水箱的底部为斗型结构,水箱的上端开设进水口,水箱内部固定设置液体加热棒,水箱的底部固定设置导水管的一端,导水管的另一端与注水区域连通。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水箱及导水管向盘主体的注水区域注入一定量的水来维持秧苗的生长,且排水也很方便,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秧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水稻育秧盘。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以盘式育苗方式为主。为了降低机插过程中的漏秧率,育苗用种量往往过度增加,导致水稻秧苗群体密度过大,秧苗素质低,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降低播量是培育水稻壮苗的重要手段,然而水稻播量下降后会导致秧苗密度降低,引起水稻机械移栽过程中空穴率增加。条播方式通风性好,采光合理,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水稻秧苗的生长,是解决培育壮苗和降低空穴率的途径之一。目前的水稻育秧装置没有保温装置,在温度较低的地区,秧苗容易受冻,影响了其正常发育,且该种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水稻育秧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水稻育秧盘,包括盘主体和水箱,其创新点在于:所述盘主体与水箱之间固定设置支撑架,所述盘主体的左右两侧开设仓门,所述盘主体内部固定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上端固定设置半球形的钵碗,所述隔板的下端为注水区域,所述钵碗底部与注水区域相连通,所述注水区域内固定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注水区域的一侧开设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固定设置电磁阀,所述盘主体的下端固定设置底脚,所述水箱的底部为斗型结构,所述水箱的上端开设进水口,所述水箱内部固定设置液体加热棒,所述水箱的底部固定设置导水管的一端,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注水区域连通,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磁阀及液体加热棒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与盘主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盘主体内固定设置托板,所述隔板放置在托板上。
优选的,所述盘主体的底部向出水口方向倾斜。
优选的,所述导水管上固定设置截止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管理方便,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水箱及导水管向盘主体的注水区域注入一定量的水来维持秧苗的生长,且排水也很方便,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每个钵碗之间的距离适中,并且间隔设置,提高了秧苗的产量;通过控制装置,使得水温容易得到控制,适宜在多种气温条件下种植,做到了育秧水稻的高效率、高产量。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隔板为可拆卸连接,可通过打开仓门取出,有利于放置和取出秧苗,提高效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盘主体的底部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有利于排水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育苗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盘主体、2水箱、3支撑架、4仓门、5隔板、6钵碗、7注水区域、8温度传感器、9出水口、10电磁阀、11底脚、12进水口、13液体加热棒、14导水管、15控制装置、16托板、17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锦里正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锦里正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57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机器人用抓取机构
- 下一篇:一种HDPE膜焊缝检测取样切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