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角膜白斑整形隐形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4883.6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0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洋 |
主分类号: | G02C7/04 | 分类号: | G02C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膜 白斑 整形 隐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应用角膜接触镜方法对角膜白斑人群进行白斑遮挡,从而获得整容效果。该项目涉及角膜接触镜技术的实用技术更新。
背景技术
角膜白斑患者由于幼年或多年前角膜化脓性疾病救治不及时,角膜组织残留瓷白色大面积瘢痕,严重影响患者容貌。传统角膜白斑治疗办法仅限于穿透性或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手术存在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青光眼、感染性眼内炎等多种严重致盲性手术并发症。并且,我国角膜材料严重匮乏,往往患者等待数年仍无法获得角膜材料。手术本身需花费3-5万元材料及手术费用,由于角膜组织属同种异体移植手术,术后患者需长期应用局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仍需承担大笔医疗费用负担。既往研究显示,即使进行直径小于8mm 的小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角膜移植术后患者10年排斥率仍高达90%,最终难免角膜排斥、手术失败的痛苦结局。综上所述,目前角膜白斑的唯一治疗方法不尽如人意,治疗手段亟待更新。传统的角膜接触镜的应用技术主要用于:屈光不正矫正、绷带镜治疗作用以及“美瞳”效果的虹膜颜色修饰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应用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白斑人群进行角膜白斑遮挡。
本实用新型对角膜接触镜进行夹层技术改造,结合中国人群常见虹膜颜色设置12种健眼虹膜比对色,从而选择适当患眼角膜接触镜夹层颜色设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角膜白斑整形隐形镜,包括上、下两层透气材质镜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两层透气材质镜片之间设置色素隔离层。
所述上、下两层透气材质镜片横径为14.5cm,纵径为13.5cm。
所述角膜白斑整形隐形镜,镜片基弧为8.6cm。所述色素隔离层包括,中央瞳孔区和外围圆环带区。
所述中央瞳孔区直径为4.5cm,且该区域设为透明区,外围圆环带区为染色区。
所述中央瞳孔区和外围圆环带区均为染色区,所述染色区的色彩设置为中国人群常见的12种健眼虹膜对比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角膜接触镜超薄三明治技术基础上,将设置色素隔离在两层透气材质的镜片夹层中,不同于“美瞳”技术,角膜白斑整形镜色素范围设置为中国人群角膜正常范围的12.5mm直径范围内,对角膜白斑人群进行角膜白斑遮挡,从而获得整容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A款角膜白斑整形隐形镜正面示意图
图1B是B款角膜白斑整形隐形镜正面示意图:
图2A是A款角膜白斑整形隐形镜剖面图:
图2B是B款角膜白斑整形隐形镜剖面图:
其中,1-镜片横径;2-镜片纵径;3-无色素分布中央瞳孔区直径;
3′-有色素分布中央瞳孔区直径;4-色素分布区最大直径;5-镜片基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其为本实用新型多中实施方式中的两种优选实施例。
如图1A、图2A所示,一种角膜白斑整形隐形镜,包括上、下两层透气材质镜片,在所述上、下两层透气材质镜片之间设置色素隔离层。
所述上、下两层透气材质镜片横径为14.5cm,纵径为13.5cm。
所述角膜白斑整形隐形镜,镜片基弧为8.6cm。所述色素隔离层包括,中央瞳孔区和外围色素圆环带区。
所述中央瞳孔区直径为4.5cm,且该区域设为透明区,外围圆环带区为染色区。
所述染色区的色彩设置为中国人群常见的12中健眼虹膜对比色。
如图2B、图2B所示,一种角膜白斑整形隐形镜,包括上、下两层透气材质镜片,在所述上、下两层透气材质镜片之间设置色素隔离层。
所述上、下两层透气材质镜片横径为14.5cm,纵径为13.5cm。
所述角膜白斑整形隐形镜,镜片基弧为8.6cm。
所述色素隔离层包括,中央瞳孔区和外围圆环带区。
所述中央瞳孔区和外围圆环带区均为染色区。
所述染色区的色彩设置为中国人群常见的12种健眼虹膜对比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洋,未经姜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48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