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温涡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3174.6 | 申请日: | 201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2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胡锐;杨运煌;朱江;刘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F11/00 | 分类号: | B01F11/00;B01F15/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旋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温涡旋仪。
背景技术
涡旋仪又称涡旋振荡器,是医药、生物工程、化学等研究领域中常用的小型设备,一般用于小型离心管的剧烈震荡,从而对离心管的试剂、溶液、化学物质进行固定、振荡、混匀处理;例如对沉淀在管底的DNA、RNA、质粒或蛋白,当需要溶解在一定体积的溶液时,一般都会用到涡旋仪进行混匀。目前,实验室一般配备的涡旋仪都是小型的,由于需要实验人员手工操作,因此一次仅仅可以处理一到两个离心管,如果需要大批量处理,则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影响实验速度。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由于需要人手工将离心管按压于涡旋仪的振动件表面,往往存在离心管和振动件之间,及离心管与其内的混合物之间的摩擦力导致的管内升温的情况,不利于保持管内物质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于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生化物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控温涡旋仪,有效解决了现有小型涡旋仪工作效率低下、耗费人工、无法控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控温涡旋仪,包括涡旋仪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涡旋仪主体上的放置部,放置部包含容器主体,容器主体内设有多个放置孔,容器主体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温装置,容器主体通过铰接部件与固定盖相连,容器主体与固定盖之间通过开关件固定。
如上所述的放置孔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0~30°。
如上所述的放置孔的个数为偶数且两两的以容器主体的轴线呈中心对称设置。
如上所述的放置孔的侧壁设有橡胶片。
如上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的个数与放置孔个数对应一致且各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置于对应的放置孔的底端侧壁上。
如上所述的控温装置为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个数与放置孔对应一致的制冷片,各个制冷片分别位于对应的放置孔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固定盖的底部相对于放置孔的位置设有凹槽部。
如上所述的凹槽部的内壁设置有缓冲固定橡胶片。
如上所述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上设置有防腐蚀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控温涡旋仪,结构简单,利用放置部和固定盖对多个待涡旋的离心管进行固定,结构稳定、牢固性强,实现批量操作,免去人工耗费的时间成本;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控温装置有效实现对容器主体内正在进行涡旋的试剂进行温度监测和调节,避免升温对生化物质性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固定盖打开的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置孔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左图为放置孔的俯视图,右图为放置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凹槽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放置孔为倾斜设置的情况下容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固定盖关闭的状态)。
图中:1、涡旋仪主体;101、控制面板;2、放置部;201、放置孔;202、温度传感器;203、控温装置;204、橡胶片;205、防腐蚀涂层;206、保温层;207、壳体;3、固定盖;301、铰接部件;302、凹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控温涡旋仪,包括涡旋仪主体1,还包括设置在涡旋仪主体1上的放置部2,放置部2包含容器主体,容器主体内设有多个放置孔201,容器主体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202和控温装置203,容器主体通过铰接部件301与固定盖3相连,容器主体与固定盖3之间通过开关件固定。
优选的,放置孔201的个数为偶数且两两的以容器主体的轴线呈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放置孔201的侧壁设有橡胶片204。
优选的,温度传感器202的个数与放置孔201个数对应一致且各个温度传感器202分别置于对应的放置孔201的底端侧壁上。
优选的,控温装置203为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个数与放置孔201对应一致的制冷片,各个制冷片分别位于对应的放置孔201的底部。
优选的,固定盖3的底部相对于放置孔201的位置设有凹槽部302。
优选的,凹槽部302的内壁设置有缓冲固定橡胶片。
优选的,容器主体的底部的壳体207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206,保温层206上设置有防腐蚀涂层2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31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