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冻干用离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3163.8 | 申请日: | 201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3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运煌;胡锐;朱江;刘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3/14 | 分类号: | B01L3/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冻干用 离心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管,尤其涉及一种冻干用离心管。
背景技术
在生物科学,特别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离心机是非常常用的设备之一。离心机配套离心管用于各种生物样品的分离和制备,生物样品悬浮液盛放在离心管中在高速旋转下,由于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使悬浮的微小颗粒(如细胞器、生物大分子的沉淀等)以一定的速度沉降,从而与溶液得以分离。
冷冻干燥技术是在低温真空下干燥冷冻好的产品,干燥后产品体积、形状基本不变,呈海绵状,无干缩;复水时能够迅速还原成原来的性状。冷冻干燥能够除去物质中90%以上的水分,干燥后的产品保存期长,而且在保存过程中可以置于室温下避光或4℃冰箱内长期保存,不需要昂贵的低温储存设备及复杂的保存条件;且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其质量很轻便于长途运输。
由于离心获得沉淀物的量往往较少,为避免在转移试样过程造成的损失,在实验操作时,一般直接将离心管用作冻干管进行冷冻干燥,进而保存样品。然而,冷冻干燥过程需要用透气性容器装成;现在常见的操作方式是,对装有试样的离心管用封口膜密封,之后对封口膜人工凿孔,以保证干燥过程中,冻干蒸发水分的排放。然而,上述的实验操作过程会遇到以下问题:1、人工密封、凿孔等实验过程易于染菌,且程序繁杂;2、所凿孔径大小不能控制,易于暴露染菌,且冻干过程挥发不充分,影响冻干效率;3、在完成冻干步骤,需人工去除封口膜,容易造成人为污染试样或试样洒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冻干用离心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依次用于离心和冷冻干燥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冻干用离心管,包括管体,还包括设置在管体管口的第一圆框,第一圆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圆框连接,第一圆框还通过固定卡紧件与第二圆框连接,第一圆框与第二圆框之间夹设有滤膜,第二圆框上盖设有密封盖,第一圆框的内径、第二圆框的内径和管体的内径相同。
如上所述的第一圆框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固定凹槽,第二圆框的下表面设置有与限位固定凹槽位置对应的限位固定凸部。
如上所述的限位固定凸部为弧形凸部或者尖角凸部。
如上所述的密封盖底面设置有环形件,环形件的外径与管体的内径适配,环形件依次贯穿第一圆框、第二圆框后与管体的管口处内壁贴合,密封盖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
如上所述的密封盖与第二圆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管体的上部周向设置有管体环形凹槽,管体环形凹槽内嵌设有圆环,圆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密封盖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冻干用离心管,既可作常规的离心管使用,同时,还可方便地作为冻干管使用,通过管体顶端的双圆框结构方便地插入或取出滤膜,滤膜孔径均匀,孔径大小可选,避免了人工缠绕封口膜及凿孔的步骤,减少人员操作带来的污染和误差。此外,所述双圆框结构对管体结构的影响较小,能够同时保证离心和冻干过程的要求,结构简单,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截面示意图。
图2为第一圆框的俯视图。
图3为第二圆框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密封盖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密封盖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管体;2、双圆框结构;201、第一圆框;202、第二圆框;203、第一连接件;204、固定卡紧件;3、密封盖;301、第二连接件;302、盖体;303、环形件;304、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冻干用离心管,包括管体1,还包括设置在管体1管口的第一圆框201,第一圆框201通过第一连接件203与第二圆框202连接,第一圆框201还通过固定卡紧件204与第二圆框202连接,第一圆框201与第二圆框202之间夹设有滤膜,第二圆框202上盖设有密封盖3,第一圆框201的内径、第二圆框202的内径和管体1的内径相同。
优选的,第一圆框201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固定凹槽,第二圆框202的下表面设置有与限位固定凹槽位置对应的限位固定凸部。
优选的,限位固定凸部为弧形凸部或者尖角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31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