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堵塞三通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1639.4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1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沈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金玉雄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02 | 分类号: | F16L41/02;F16L55/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1248 | 代理人: | 陈康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三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三通管。
背景技术
防堵塞三通管是为了将传输的液体进行分流的装置,传统的防堵塞三通管与管路的连接方式一般是通过螺母和螺栓进行配合实现,另一种是直接将防堵塞三通管与管路进行螺纹连接。
现有的防堵塞三通管,耐磨性能较差,使用时间较短;另外,现有的防堵塞三通管,管壁容易变形,内部空腔容易堵塞。
因此,急需研究一种使用时间较长的防堵塞三通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堵塞三通管,能够在传送液体时,减小对内管的压力,更好的保护管道,延长使用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堵塞三通管,包括相互垂直且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
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设在内管外,内管中设置有内软管,在内管和内软管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水管的出水管端头外壁均设有外螺纹和环形凸起物, 外螺纹和环形凸起物之间设置有固定在外螺纹上的Z字形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的出水管上与进水管交汇处的下表面设置有缓冲凹槽,缓冲凹槽上部设置有缓冲层。
进一步,所述的缓冲层的横截面积为半圆形,缓冲材料为弹性材料。
进一步,内软管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沿周向间隔排列的衬板,衬板上设有供物料通过的凹槽,相邻两个衬板之间形成物料堆积区。
进一步,所述的衬板呈非闭合的环状,衬板相对内软管轴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进水管与出水管弯折处设置有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包括上压条、下压条和设置在上压条与下压条之间的双层过滤网,双层过滤网之间设置有过滤棉。
进一步,所述的双层过滤网的网眼呈正六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在内管和内软管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起到缓冲液体给内管压力的作用,更好的保护螺旋管;
2.内软管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沿周向间隔排列的衬板,相邻两衬板之间形成物料堆积区,下滑的物料依次将物料堆积区填满,后续的物料在运输时与物料堆积区中堆积的物料和衬板上表面进行摩擦,有效防止管道壁摩擦受损,延长管道的寿命;
3.设置有缓冲凹槽和缓冲层,能够在水掉落时,减小对出水管交汇处的冲击力,避免管壁形变,延长防堵塞三通管的使用时间;
4.进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管两端均设有外螺纹和与外螺纹相匹配的环形凸起物,外螺纹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与外螺纹相应的Z字形密封圈,在拆卸时能够快速的从外螺纹处脱落,确保气密性,使得漏液率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进水管剖视图;
图3为内软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过滤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出水管、3-内管、4-外管、5-内软管、6-弹簧、7-外螺纹、8-环形凸起物、9-Z字形密封圈、10-缓冲凹槽、11-缓冲层、12-衬板、13-凹槽、14-物料堆积区、15-过滤结构、16-上压条、17-下压条、18-双层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防堵塞三通管,包括相互垂直且相通的进水管1和出水管2,
所述的进水管1和出水管2分别包括内管3和外管4,外管4套设在内管3外,内管3中设置有内软管5,在内管3和内软管5之间设置有弹簧6,弹簧6起到缓冲液体给内管3压力的作用,更好的保护螺旋管。
进水管1的出水管2端头外壁均设有外螺纹7和环形凸起物8, 外螺纹7和环形凸起物8之间设置有固定在外螺纹7上的Z字形密封圈9,在拆卸时能够快速的从外螺纹处脱落,确保气密性,使得漏液率较低。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出水管2上与进水管1交汇处的下表面设置有缓冲凹槽10,缓冲凹槽10上部设置有缓冲层11,所述的缓冲层11的横截面积为半圆形,缓冲材料为弹性材料,减小对出水管2交汇处的冲击力,避免管壁形变,延长防堵塞三通管的使用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金玉雄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金玉雄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16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