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盗刷IC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8249.1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7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新;吴思强;徐小斌;卢妙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邦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余鹏锦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 ic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盗刷的IC卡。
背景技术
IC卡被广泛用来作为身份识别、权威认证、金融交易等信息的存储和交换的载体,特别是非接触的IC卡,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正逐渐取代接触式IC卡,应用在居民身份证、门禁、交易卡等领域。
其中,闪付卡是交易卡中最常见的一类非接触式IC卡,闪付卡主要是针对一些小额的快速支付,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便可完成支付。闪付卡的闪付功能带来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读卡器可读取距离为5厘米范围内的闪付卡,为人们带来许多的便捷。但是,正因为这些便捷,也让不法分子想出用读卡器靠近来进行盗刷,持卡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卡片被盗刷扣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盗刷的IC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盗刷IC卡包括卡体,卡体上设置有芯片和非接触线圈,芯片与非接触线圈连接,其中,卡体上还设置有开关组,非接触线圈与芯片、开关组串联连接,开关组包括并联连接的物理开关和光敏开关,卡体上设有透光部,光敏开关位于透光部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物理开关为薄膜开关。
进一步的方案是,物理开关为力敏电阻,力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着压力的增大而降低。
进一步的方案是,透光部为透明的窗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芯片和非接触线圈之间设置由物理开关和光敏开关并联连接的开关组,物理开关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才会导通,光敏开关在有光的条件下才会导通,因此,持卡人包内的IC卡的开关组处于断开状态,非接触线圈与芯片之间的回路被切断,无法进行电源能量的传递和信息的接收与发送,从而阻断了IC卡与读卡器之间的通信功能,不法分子无法通过读卡器靠近来进行盗刷。当持卡人需要进行刷卡消费时,从包内取出IC卡后,IC卡处于有光的环境中,光敏开关自动闭合,非接触线圈与芯片之间的回路被接通,进而实现IC卡与读卡器之间的通信功能,可以通过闪付功能进行支付;当环境的光线较弱时,通过按压物理开关,物理开关闭合,非接触线圈与芯片之间的回路同样能被接通,实现IC卡与读卡器之间的通信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盗刷IC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盗刷IC卡实施例的中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盗刷IC卡实施例的电路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盗刷IC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盗刷IC卡包括卡体1,卡体1由正面层、中间层、背面层等多层材料层压而成,制备卡体1的材料例如可以是PVC、ABS、PET、PETG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卡体1的材料也可以是金属材料。卡体1上设置有芯片2和透光部3,芯片2的触点21从卡体1的表面露出,卡体1上还设有光敏开关4,光敏开关4位于透光部3内,透光部3为透明的窗口,光可通过透光部3照射在光敏开关4上,光敏开关4在有光的环境下处于闭合状态,在无光的环境下处于断开状态。
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盗刷IC卡实施例的中间层的结构示意图。卡体1的中间层10上设置有非接触线圈11、芯片2和开关组,开关组包括物理开关12和光敏开关4,非接触线圈11与芯片2、开关组串联。
参见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盗刷IC卡实施例的电路图。物理开关12和光敏开关4并联连接构成开关组,芯片2、非接触线圈11和开关组构成串联电路,物理开关12和光敏开关4可单独控制该串联电路的开闭。在本实施例中,物理开关12为薄膜开关,按压薄膜开关使其处于闭合状态,松开后薄膜开关自动断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物理开关12还可以为力敏电阻,力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着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力敏电阻的阻值很大,物理开关相当于处于断开的状态;对力敏电阻施加压力,力敏电阻的阻值变得很小,物理开关相当于处于闭合的状态。
非接触线圈11用于接收读卡器发出的电磁波,并将来自芯片2的反馈信息转换为电磁波发送给读卡器。芯片2从上述电磁波中获取读卡器发送的信息,经过内部逻辑电路处理后,将反馈信息发送给非接触线圈11。非接触线圈11同时从电磁波中获取电源能量,芯片2同时用于将来自非接触线圈11的电源能量转换成电路工作的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邦达有限公司,未经金邦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82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枕头(中药颈椎修复)
- 下一篇:抱枕(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