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5334.2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6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常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金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209 | 分类号: | D04H1/4209;D04H1/44;C03B3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李明 |
地址: | 2131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棉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集棉机。
背景技术
岩棉制品以其优异的防火保温特性被公认为目前主要的节能材料,符合低碳、节能和减排的趋势。
集棉是岩棉生产中的必要工序,在集棉的过程中岩棉自离心机被转移至集棉机的传送装置上,并被输送至辊压装置进行加工。但目前在此过程中,会有部分岩棉弥散至空气中,严重影响了工作环境的清洁性,对工人的职业健康造成了威胁。
鉴于上述现有的集棉机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集棉机,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棉机,通过设置吸风系统,有效的防止了岩棉在传输的过程中弥散到空气中,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清洁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棉机,用于对岩棉进行收集,包括集棉空间、辊压机构、传输系统和吸风系统;
集棉空间包括位于上部的岩棉入口和位于侧壁上的岩棉出口;
传输系统设置于集棉空间底部,用于将收集完成的岩棉传送至岩棉出口;
辊压机构设置于岩棉出口处,用于对收集完成的岩棉进行辊压;
吸风系统设置于传输系统底部,且按岩棉传送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三风室分别独立控制。
进一步地,第一风室、第二风室和第三风室均分别设置有维修口和集尘口;维修口设置于三个风室上部;集尘口设置于三个风室底部。
进一步地,集棉空间内沿岩棉传输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吸附面,岩棉自所述岩棉入口进入两吸附面之间。
进一步地,集棉机还包括竖直传输机构,竖直传输机构包括主动辊、从动辊和传送带;
传送带套设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上;
其中,吸附面为传送带的表面。
进一步地,主动辊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扇形齿轮,第一扇形齿轮与固定在电机输出端的第二扇形齿轮啮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吸风系统,为集棉空间提供了负压,使得岩棉更容易进入到集棉机内,同时在集棉空间的限制下也有效的防止了岩棉在传输的过程中弥散到空气中,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清洁性;
岩棉在进入两吸附面之间后,岩棉内的胶水被吸附面所吸附从而与岩棉分离,有效的防止岩棉形成棉渣而影响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棉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集棉空间、2传输系统、3吸风系统、31第一风室、32第二风室、33第三风室、34维修口、35集尘口、4竖直传输机构、41主动辊、42从动辊、43传送带、44第一扇形齿轮、45第二扇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对岩棉进行收集集棉机,包括集棉空间1、辊压机构、传输系统2和吸风系统3; 集棉空间1包括位于上部的岩棉入口和位于侧壁上的岩棉出口;传输系统2设置于集棉空间1底部,用于将收集完成的岩棉传送至岩棉出口;辊压机构设置于岩棉出口处,用于对收集完成的岩棉进行辊压;吸风系统3设置于传输系统2底部,且按岩棉传送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风室31、第二风室32和第三风室33,三风室分别独立控制。在使用的过程中,开启吸风系统,为集棉空间提供一个相对负压,使得岩棉在外界压力下更容易进入到集棉机内,在入口处防止了岩棉的弥散,通过设置集棉空间,有效的对传输中的岩棉进行了限制,有效的防止了岩棉在传输的过程中弥散到空气中,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清洁性,确保了操作者的职业健康;三个风室独立控制,可沿岩棉传输的方向依次减小吸风功率的大小,原因在于在靠近出口处减小吸风功率,可更有利于岩棉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金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金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5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种业数据系统
- 下一篇:一种确定器件的损坏风险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