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Boost型交交直接变换器拓扑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5045.2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8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湘峰;屈莉莉;张彩霞;姜桂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M5/293 | 分类号: | H02M5/29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oost 型交交 直接 变换器 拓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转换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Boost型交交直接变换器拓扑。
背景技术
随着大容量、新能源、特殊环境电能变换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流行的电力电子变压器、正弦交流调压器、交流斩波器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控制器等,能源系统对交交变换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要求也日益苛刻,传统两电平变换器拓扑已无法满足器件高等级电压电流的要求。
设计满足高等级电压要求的变换器拓扑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oost型交交直接变换器拓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换器拓扑的电压电流等级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Boost型交交直接变换器拓扑,包括:用于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感,用于根据控制指令使所述Boost型交交直接变换器拓扑工作在前级升压模态、交流正半周升压输出模态、交流负半周升压输出模态和充电模态其中之一的桥式电路,所述升压电感与所述桥式电路串联。
进一步,所述桥式电路包括相互对称的上、下半桥,所述上半桥包括n个升压模块、第一、第二双向开关,所述升压模块设有端口A和端口B,所述n个升压模块之间串联,第一升压模块的端口A与第一双向开关连接,第n升压模块的端口B与第二双向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开关与所述第二双向开关之间引出节点,所述节点与所述升压电感连接。
进一步,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储能电容、第一、第二、第三功率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储能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储能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端口B位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端口A位于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拓扑结构利用升压模块对输入电压进行有效升压,可以很好的实现交流电压输入,高等级的交流电压输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换器拓扑的电压等级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Boost型交交变换器拓扑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Boost型交交变换器拓扑工作在前级升压模态的示意图;
图3是Boost型交交变换器拓扑工作在交流正半周升压输出模态的示意图;
图4是Boost型交交变换器拓扑工作在交流负半周升压输出模态的示意图;
图5是Boost型交交变换器拓扑工作在充电模态的示意图;
图6是升压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1,参考图1和图6,一种Boost型交交直接变换器拓扑,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述拓扑,给所述拓扑级联交流电源1和负载R1,所述拓扑包括:用于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感2、用于根据控制指令使所述Boost型交交直接变换器拓扑工作在前级升压模态、交流正半周升压输出模态、交流负半周升压输出模态和充电模态其中之一的桥式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5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吸附式干燥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转炉氧枪的防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