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水罐水位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2740.3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8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毛素军;袁洪俊;范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嵩岳碳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04 | 分类号: | G05D9/04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1 | 代理人: | 王金 |
地址: | 45247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罐 水位 控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位控制领域,尤其涉及热水罐水位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水罐、水塔等各种蓄水场合一般都采用电子式的液位控制装置控制蓄水水位。做到水位低时自动抽水,抽满时自动停止上水。电子式的液位控制器是利用水的导电特性来感知水位变化和控制水位的。其水位电极易腐蚀、故障率高且容易产生漏电的缺点一直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热水罐水位控制结构,这种热水罐水位控制结构不用安装水位电极即可实现蓄水容器的自动储水,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热水罐水位控制结构,热水罐罐体内部的水位最低时,水泵开始工作向热水罐灌水,热水罐罐体内部的水位最高时,水泵停止工作,实现热水罐水位的自动控制,完成热水罐的自动储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热水罐水位控制结构,包括热水罐罐体和水位控制结构,所述水位控制结构包括浮球、钢丝绳、撞块、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上水位限位开关和下水位限位开关,所述第一定滑轮水平固定连接于热水罐罐体的顶部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定滑轮固定连接于热水罐罐体的顶部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定滑轮与热水罐罐体的顶部外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100°~170°,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的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浮球和所述撞块连接,所述浮球设于热水罐罐体的内部并浮于水面,所述撞块垂坠在热水罐罐体的外部,所述上水位限位开关和下水位限位开关均固设于热水罐罐体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二定滑轮的正下方,所述下水位限位开关固定连接于热水罐罐体的外侧壁上部,所述上水位限位开关固定连接于热水罐罐体的外侧壁下部。
所述第一定滑轮的正下方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与热水罐罐体的内侧壁平行,所述滑杆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通过连杆与所述热水罐罐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浮球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长度大于等于上水位限位开关到下水位限位开关的距离与浮球的直径之和。
所述第一定滑轮的正下方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呈上下贯通的竖直长筒形,所述滑道与所述热水罐罐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道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有开口,所述浮球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滑道的长度大于上水位限位开关到下水位限位开关的距离与浮球的直径之和。
所述钢丝绳的长度为水位最低时浮球到第一定滑轮的距离、第一定滑轮到第二定滑轮的距离与第二定滑轮到下水位限位开关的距离之和。
所述第二定滑轮与热水罐罐体的顶部外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16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滑杆或滑道可使浮球在热水罐罐体内部沿固定轨道上下移动,不会偏离,避免了由于钢丝绳长度有限而使水位未到达设定位置时,撞块触动限位开关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可不用安装水位电极即可实现热水罐的自动储水,当热水罐罐体内部的水位最低时,水泵开始工作向热水罐灌水,当热水罐罐体内部的水位最高时,水泵停止工作,实现热水罐水位的自动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水罐水位控制结构,包括热水罐罐体1和水位控制结构,所述水位控制结构包括浮球2、钢丝绳3、撞块7、第一定滑轮4、第二定滑轮5、上水位限位开关8和下水位限位开关6,所述第一定滑轮4水平固定连接于热水罐罐体1的顶部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定滑轮5固定连接于热水罐罐体1的顶部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定滑轮5与热水罐罐体1的顶部外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100°~170°,所述钢丝绳3绕过所述的第一定滑轮4和第二定滑轮5,所述钢丝绳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浮球2和所述撞块7连接,所述浮球2设于热水罐罐体1的内部并浮于水面,所述撞块7垂坠在热水罐罐体1的外部,所述上水位限位开关8和下水位限位开关6均固设于热水罐罐体1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二定滑轮5的正下方,所述下水位限位开关6固定连接于热水罐罐体1的外侧壁上部,所述上水位限位开关8固定连接于热水罐罐体1的外侧壁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嵩岳碳素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嵩岳碳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27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