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的通用防侧滑压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1619.9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7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强;郭佳;豆志浩;刘威;党鹏毅;王双宇;刘元峰;易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合力天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6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crts 型无砟 轨道 通用 防侧滑 压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板压紧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的通用防侧滑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是在总结我国既有无砟轨道研究与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研发并提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主要特征点是:板下填充层材料改用特殊配比自密实混凝土,取消了原来Ⅰ型和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惯用的CA 砂浆。
板下填充层位于轨道板与底座板板之间,其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传递来自上部轨道板纵、横、垂向荷载的关键作用。作为板下填充层材料的自密实混凝土需在轨道板精调完成后进行浇筑。在待浇筑的板下填充层的四周设置有挡浆模板,挡浆模板、底座板以及轨道板之间形成一个中空的腔体结构,板下填充层即是通过向该中空腔体体内部浇筑自密实混凝土而形成的。但是对于拐弯路段的无砟轨道,轨道板一般是外侧高内侧低的倾斜状态,轨道板极易沿倾斜方向向下滑移,即易发生侧滑,这样极大地影响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的通用防侧滑压紧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时存在的轨道板易发生侧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的通用防侧滑压紧装置,包括设置于轨道板上的压紧横梁、竖直设置在所述压紧横梁两端的横梁固定螺杆、设置在所述压紧横梁两端的竖梁、与所述竖梁的底部相对设置的模板压紧块和用于压紧所述模板压紧块的第一压紧螺栓;所述横梁固定螺杆的上部穿过所述压紧横梁的顶端并通过螺母紧固在所述压紧横梁上,所述横梁固定螺杆的底端与底座板对应端的预留钢筋固定连接,所述模板压紧块固定贴合设置在挡浆模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压紧螺栓穿过所述竖梁并拧入模板压紧块;
在所述压紧横梁的一端设置有防侧滑支架。
在所述防侧滑支架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将其紧固在所述压紧横梁顶端的顶紧螺栓,在底座板的与所述防侧滑支架相对的一侧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底座板压紧块,在所述防侧滑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压紧螺栓,所述第二压紧螺栓穿过所述防侧滑支架并拧入底座板压紧块。
在所述压紧横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加长压紧横梁以实现路基与桥隧通用性的加长横梁。
所述压紧横梁采用矩管。
所述第一压紧螺栓的尾端和所述第二压紧螺栓的尾端均设置为半球状结构。
所述压紧横梁的防侧滑支架的安装端高于其另一端,所述防侧滑支架的上部通过螺栓与压紧横梁转动连接,在防侧滑支架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将其紧固在所述压紧横梁顶端的顶紧螺栓,在所述底座板的与所述防侧滑支架相对的一侧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底座板压紧块,在所述防侧滑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压紧螺栓,所述第二压紧螺栓穿过防侧滑支架并拧入底座板压紧块。
本实用新型集压紧轨道板、防止轨道板侧滑和固定挡浆模板三种功能为一体,是结合高速铁路施工水平的提高、对施工设备的精度、施工速度要求的提高而进行的优化设计,使CRTSⅢ型板无砟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更加方便、快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重量轻、刚度大、效率高、操作简便和劳动强度低等优点,能够适应各种路基、桥梁和隧道路段。此外,其通用性强,能适应拐弯路段、超高路段与加强直线段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侧滑支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紧横梁;2、横梁固定螺杆;3、竖梁;4、模板压紧块;5、第一压紧螺栓;6、轨道板;7、底座板;8、挡浆模板;9、防侧滑支架;10、顶紧螺栓;11、底座板压紧块;12、第二压紧螺栓;13、加长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合力天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廊坊合力天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16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