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营养液培养苜蓿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9254.6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5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仝宗永;栗振义;何峰;李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液 培养 苜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营养液培养苜蓿的装置。
背景技术
营养液培养是指直接给植物根系提供生长所需养分的一种无土栽培方法,可向植物提供水、矿质元素以及其它生长因子,充分满足植物生长条件,保证植物完成其生活史。营养液培养可以有效减少例如在土壤中形成的难溶物、络合物、释放有害气体等影响,并且可以精确控制每一种元素及生长因子的量,所以营养液培养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营养、植物生理等方面的研究。
营养液经过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使得某些离子被消耗的较快,导致各元素之间比例及pH值发生变化,不适合植物长期培养,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更换新的营养液,以及时补充缺乏的元素。
营养液培养过程中在见光的地方极易生长绿藻,严重时附满整个培养装置,大量的绿藻会吸收大量的养分,所以减少绿藻的滋生对营养液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液培养极易造成植物烂根现象,其原因可能是长期浸泡在水中根部缺氧造成的,所以需要给植物根部输送足够的氧气才能解决烂根问题。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牧草,目前对紫花苜蓿的研究主要采用土壤条件下培养方法,对苜蓿的根系生长及根系分泌物的检测受到一定限制,且营养元素在土壤中容易形成难溶物、络合物和有害气体,从而影响实验的精确性。
鉴于以上缺点,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速应用于营养液培养苜蓿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营养液培养苜蓿的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苜蓿进行培养时,可严格控制养分的供给,减少苜蓿水培过程中出现的烂根及大面积滋生绿藻等发生,有助于对苜蓿的生态生理及营养情况进行研究。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营养液培养苜蓿的装置包括:用于盛放营养液的培养箱,其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气管;与进液管连接的用于向培养箱内补充营养液的营养液补充组件;与进气管连接的用于向培养箱内供给氧气的氧气供给组件;悬浮在培养箱内营养液上方的育苗板,其上设置多个用于培养苜蓿的育苗孔;套装在苜蓿外且嵌装在育苗孔内的用于支撑苜蓿并防止绿藻滋生的保护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套装在所述苜蓿外的用于将所述苜蓿固定于所述保护管内的固定件。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由海绵制成的海绵卷。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上设置用于控制营养液流量的输入控制阀门。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设置用于控制氧气流量的气体控制阀。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培养箱上的排液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置在所述培养箱内且与所述进气管分别连接的多个增氧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营养液培养苜蓿的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营养液培养苜蓿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快速地放置营养液的同时能有效的固定苜蓿植株,并且能简单地取出和回位,同时不损害苜蓿根系。
2、通过进液管和排液管可以方便的更换营养液,从而减少人工劳力的投入,并且可以精确控制营养液的量,满足苜蓿生长需要。
3、通过增氧泵和增氧管向营养液内通气,可提高苜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由水培引起的烂根现象,保证苜蓿根系的正常生长,能获得大量的苜蓿不同器官及组织,为苜蓿科研提供足够的材料。
4、在苜蓿培养过程中,育苗板会随着液面的升降而变化,不会出现苜蓿根系接触不到营养液等问题。
5、育苗孔之间距离大约为3cm左右,且最外层的育苗孔与泡沫板边缘最短为3-4cm,可以保证苜蓿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调节育苗孔之间的距离。
6、保护管可以将每一育苗孔隔开,防止滋生大面积绿藻,保护管同时具有支撑作用,当苜蓿植株足够大时,可以防止苜蓿植株倒伏。
7、育苗板和保护管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重复利用,这样减少材料的浪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箱底部增氧管的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育苗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营养液培养苜蓿装置的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箱底部增氧管的布置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育苗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92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立式水培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灌溉无土栽培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