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综合在线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2405.5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2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雷;武佩依;起如杰;王鹏;龚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海力特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综合 在线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配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综合在线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不断铺开。由于电网输配电线路架设范围广,因此需要辅以相应的监测系统对其进行实时的检测跟踪,以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由于输电线路均为高压电路,因此,无法满足重力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一系统检测设备的低压电源供应,现有技术中目前主要通过架设低压专线或采用太阳能、风能为检测设备提供电源。但由于输电线路架设范围广,采用低压专线的方式成本过高,而太阳能、风能供电的方式局限性较大,在阴雨、无风等天气条件下无法满足正常的供电需求。
另外,现有的检测系统通常包括固定在输电线路上的多个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测点对输电线路的一段进行监测,但由于检测单元的数量较多,不仅设备的成本较高,且用电量也较大,进而导致低压电源的供给负担增大。因此,如果能提供一种能在输电线路上进行巡逻式检测的监测系统,无疑将大大的提升设备的利用率,也更加的符合实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稳定的、高效的输电线路综合在线监测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电线路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架空线缆上的巡逻式检测装置、设置在塔杆上的地线取能装置和对巡逻式检测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
所述地线取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与地线连接并获取电流的电流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连接并对电流进行整流的整流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并对整流后的电流进行稳压的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连接并将稳压后的电流输出的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与充电装置连接并为充电装置供电,所述充电装置为感应充电板;
所述巡逻式检测装置包括圆柱形的主体,所述主体的中心沿轴向设置通孔,所述架空线缆穿设在通孔内;所述通孔的孔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绝缘滚轮,所述绝缘滚轮与架空线缆相接触;所述主体侧面设置沿架空线缆长度方向出风的风扇,主体上安装检测组件,主体内部设置蓄电池,所述风扇和检测组件均由蓄电池供电。
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摄像头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极大的提升监测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及检测组件的利用效率。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巡逻式检测装置上搭载的检测组件对架空线缆进行监测,巡逻式检测装置由风扇吹风的反作用力进行驱动,前进时风扇正转,后退时风扇反转。从而实现巡逻式检测装置沿架空线缆长度方向的灵活移动,在大风、严寒等天气条件下,巡逻式检测装置可实现对架空线缆的全面检测,和传统的方式相比,无需设置多个检测点,一方面降低了架空线缆的负荷,另一方面降低了能耗。而在常规天气条件下,巡逻式检测装置回到塔杆处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由于采用感应充电板的方式,无需设置插接头,只要回到感应充电板的区域即可完成充电,更加的方便快捷。而感应充电板由地线取能装置供电,和传统的利用太阳能、风能的方式相比,环境适应性更强,稳定性更高。地线上的电流由电流互感器取出后依次经过整流、稳压,在通过输出电路向感应充电板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线取能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3为巡逻式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结构的右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5所示的一种输电线路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架空线缆1上的巡逻式检测装置2、设置在塔杆3上的地线取能装置4和对巡逻式检测装置2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20。巡逻式检测装置2可沿着架空线缆1来回往复移动,从而对架空线缆1进行全面的实时在线检测。巡逻式检测装置2检测到的信息通常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位于地面的监控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海力特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海力特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24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