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转向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1107.4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5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璋;丁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转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机械转向机。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转向系统即是将方向盘的回转运动通过转向轴、万向节等部件,将转向力矩输入转向机,然后由转向机中的齿轮齿条或蜗轮蜗杆的配合实现对汽车轮胎滚动方向的控制。
现有技术中,为了确保对转向机内部机械部件的有效防护,转向机输入轴外套设有护套,护套的一端连接孔紧缩式约束在转向机输入轴的轴身上,另一端与转向机的壳体间隙配合,当用户转动方向盘时,转向轴带动转向机输入轴进行转动,护套会跟随输入轴转动,但在某些特殊工况下,护套与输入轴之间会发生相对转动,发出异响。为了解决该异响的存在,传统的改进思路是提高转向机输入轴与护套的缩紧程度,但是考虑到护套与转向机输入轴之间的装配难度,该缩紧程度不可过大,因此难以彻底杜绝该异响的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转向机,避免转向时输入轴与护套的配合面出现异响的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械转向机,包括转向机壳体,输入轴的下段位于壳体内、上段延伸至壳体外部,所述的输入轴的上端与转向轴相连传递扭矩,护套的上端的连接孔紧缩式约束套设在壳体外部的输入轴轴身上且两者之间构成非连续完整的柱面接触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机输入轴及其护套之间的配合面为非连续完整的柱面接触配合,在特殊工况下,输入轴的轴身与护套发生相对转动时,避免因配合面周向上连贯的紧压力导致的异响。
附图说明
图1为转向机输入轴与护套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护套一端的正视图;
图3、4为转向机输入轴与护套装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转向机,包括转向机壳体10,输入轴20的下段位于壳体10内、上段延伸至壳体10外部,所述的输入轴20的上端与转向轴相连传递扭矩,护套30的上端的连接孔31紧缩式约束套设在壳体10外部的输入轴20轴身上且两者之间构成非连续完整的柱面接触配合。
现有技术中,连续完整的柱面配合,也就是说,护套30上的连接孔31为圆柱面状,输入轴20的轴身也是圆柱面状,护套30与输入轴20的轴身之间因过盈而产生的压力即使很大,因为接触面较为光滑,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护套30与输入轴20的轴身之间容易发生相对转动而导致出现异响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套30与输入轴20的轴身之间为非连续完整的柱面接触配合,护套30的连接孔31的孔壁与输入轴20的轴身之间局部压紧,这种局部压紧的状态避免了在发生相对转动时因周向上连续的紧压力的作用而出现异响的现象,并且非压紧部位的间隙也很小,自然不会影响到护套30的防护效果。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非连续完整的柱面接触配合的一种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的护套30的连接孔31的孔壁311为齿面状,齿顶的走向与轴向方向一致;特别的,如图3所示,齿顶的走向与周向方向一致时,也可以实现所述的非连续完整的柱面接触配合,在护套30与输入轴20实际装配后,连接孔31的孔壁311实际上是有压缩变形的,也就是说,此时的齿顶被挤压的靠近齿底的状态,在输入轴20的转动过程中,该束紧力的存在使得护套30与输入轴20同时转动,即使两者没有同步转动而有小范围的相对转动时也无异响的产生。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非连续完整的柱面接触配合的一种实现方式,输入轴20与护套30接触配合的轴身上开设有凸条21,凸条21的走向与输入轴20轴向或周向方向一致。如图4所示,凸条21的走向与输入轴20的周向方向一致,当然,上述的凸条21的走向还可以是轴向与周向之间的斜向,可根据斜角的大小将其归为轴向或周向。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护套30的弹性大小及齿面的高度不做限定,但为了确保护套30阻隔灰尘和水的效果,所述的孔壁311上面齿为波纹状且波峰、波谷与轴向一致,所述孔壁311套设在输入轴20上呈相邻波面彼此贴合状,如此,避免水或灰尘从护套30与输入轴20的配合面进入到转向机内部,确保护套30防水、防尘的效果,上述方案可以通过波形及尺寸的选择并结合护套30的材料选择,使护套30与输入轴20的配合,波峰处被挤压而其两侧的波面向相邻的波面移位,从而使相邻波面基本呈相互挤靠的状态,此时,可理解为护套30与输入轴20的约束力为沿周向相间的约束力,上述配合方式由实现证明其消除异响效果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11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向机与车身的密封结构
- 下一篇:转向的助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