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可调型高下肢垫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1040.4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5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075 | 分类号: | A61G7/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足跟 小腿支撑部 足跟支撑部 膝关节 调节块组 可调 内肢 环状海绵 片状海绵 支撑 下肢垫 环套 外垫 下肢 伸直 本实用新型 方向顺序 依次连接 有效预防 铺叠 受压 压疮 肢垫 悬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调型高下肢垫,包括内肢垫和外垫套,所述的内肢垫内置于外垫套中,所述的内肢垫由膝关节支撑部、小腿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构成,所述的膝关节支撑部、小腿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依次连接,所述的膝关节支撑部和/或小腿支撑部由若干片状海绵块构成,所述的足跟支撑部的末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足跟调节块组,所述的足跟调节块组由一环套一环的若干环状海绵片构成。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可调型高下肢垫,采用片状海绵块沿着腿伸直方向顺序铺叠而成,使患者的下肢能够支撑于肢垫上,采用一环套一环的若干环状海绵片的足跟调节块组,使得所有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足跟都能悬空,减少受压面积,有效预防足跟压疮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可调型高下肢垫。
【背景技术】
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下肢骨折或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常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足下垂、足的内外旋转、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为促进静脉回流,常用软枕抬高患肢。但是现实使用中,由于患者的体型身高等差异,导致一些患者不能很有效地得到支撑,不仅不舒适,更会加速深静脉血栓,通常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挖去一部分来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且目前的软垫在使用过程中,足跟垫在软枕上,导致足跟压疮发生,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多功能可调型高下肢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可调型高下肢垫,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垫适用性低,易发生足跟压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可调型高下肢垫,包括内肢垫和外垫套,所述的内肢垫内置于外垫套中,所述的内肢垫由膝关节支撑部、小腿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构成,所述的膝关节支撑部、小腿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依次连接,所述的膝关节支撑部和/或小腿支撑部由若干片状海绵块构成,所述的足跟支撑部的末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足跟调节块组,所述的足跟调节块组由一环套一环的若干环状海绵片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膝关节支撑部的上表面呈向上弯曲的曲面,所述的小腿支撑部的上表面前部呈向下弯曲的曲面,后部呈倾斜向上的斜面,所述的小腿支撑部的前部与膝关节支撑部连接,后部与足跟支撑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膝关节支撑部、小腿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三者的上表面形成倾斜向上的“~”型曲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膝关节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均由若干片状海绵块沿着下肢伸直方向顺序铺叠而成,且若干片状海绵块的高度均不同,顺序铺叠构成的膝关节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的高度及上表面曲度满足下肢的生理弯曲。
作为优选,所述的足跟支撑部在末端中间位置沿着竖直方向开设有空槽,所述的足跟调节块组嵌装在空槽内,所述的足跟调节块组的上表面与足跟支撑部的上表面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的空槽的深度小于足跟支撑部的末端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垫套的外廓形状与所述的内肢垫相同,所述的外垫套由抗菌布料缝制而成,所述的外垫套的左侧和/或右侧布料与前侧面、后侧面、底面布料之间均通过系带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状海绵片的横截面为后侧部开口的环状结构,且横截面周长大于1/2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10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进行角度调节的撑脚垫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的骨科用腿部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