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9956.6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9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祖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祖扬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地址: | 20033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座 底座 滑动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 静脉输液针 不规则形 杆状物 针头 近似 微型化 可滑动连接 中空圆筒形 产品设计 成本优势 患者血管 交叉感染 可插入 连接卡 圆筒形 针刺伤 针尖部 中空管 筒面 翼片 嵌入 损伤 锁定 伸出 安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包括:针座,针座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中空圆筒形;另一部分为圆筒筒面一侧沿径向向外延伸出的片状或杆状物,片状或杆状物一侧继续延伸形成为连接卡合机构和翼片;两部分以近似于T形或者呈近似于U形或H形相连接;底座,底座的横截面呈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滑动连接件,滑动连接件的横截面呈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针座呈圆筒形的部分可插入或嵌入底座的中空管的部分,针座另一部分通过滑动连接件与底座的另一侧形成可滑动连接和锁定;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能减少针尖部对患者血管的隐性损伤、防止针刺伤和交叉感染、产品设计微型化,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被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安全输液针产品,种类有限。其主要原因是输液针要求体积小,在输液针上增设安全装置会很难达到输液针的技术要求并实现方便使用的目的。目前被有效使用的一款安全输液针是由美国碧迪公司生产的软管回套式输液针。其原理是在输液针针座及其尾部加套一层外套软管,输液结束后,拔出输液针并将外套软管推升至针管头部套住针头以实现安全保护的目的。该产品虽然结构简单并能满足输液针的技术要求,但使用极其不方便,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风险。现有其它各类创新实用新型的安全输液针,大都由于无法同时满足输液针的技术要求和方便使用的目的(如体积过大),在市场上得到广泛推广使用的非常少见。
安全输液针的关键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1)针管与针座底部的垂直距离应不超过1.5个毫米,否则针管与针管底座间会形成较大斜角而容易导致针尖部对患者血管的隐性损伤;
2)输液针由于要较长时间固定在患者手背上因而长度不能太长以及体积不能太大,否则使用不方便且容易导致患者不适等。
市场上现有被广泛使用的传统单翼输液针,在穿刺、固定和拔出针管时,操作人员手持翼片需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动才方便完成穿刺、固定和拔针的操作,该过程会导致针管在血管内转动,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穿刺和拔针的角度以及力度大小等不同原因,多数情况下,针尖部会对血管内壁造成不同程度的隐性损伤(这也是经常输液的患者容易患静脉炎的原因之一)。使用过的污染针管裸露在外容易导致医护人员针刺伤和二次损伤从而导致可能的交叉感染。
为了更好的解决输液针的安全保护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
1. 提升安全保护功能,实现安全输液:
1)最大限度的减少输液过程中针尖部对患者血管内壁造成的隐性损伤;
2)最大限度的保护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针刺伤和交叉感染;
3)防止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损伤和环境污染
2. 实现产品设计微型化:
1)通过结构创新使产品设计微型化,提升产品的可操控性和舒适感;
2)不改变操作使用习惯,且更加方便舒适,提供更好的操控体验;
3. 简化生产工艺:
1)产品设计简洁,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2)在大幅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同时,不会显著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祖扬,未经王祖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9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头手动回缩式静脉输液针
- 下一篇:一种静脉滞留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