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吊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5243.2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12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丁东方;谈佳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清丰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吊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吊运装置使用不方便,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吊运装置,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吊运装置,适用于吊运一个待吊物,所述待吊物包括一个设置于地面的栈板、一个放置在所述栈板的钢卷、一个由所述钢卷围绕出的第一空间,及两个形成于所述栈板的两相反侧,并与所述第一空间相连通的第二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装置包括:一个管体单元,适用于穿设在所述第一空间,并包括一个外管,适用于穿设在所述第一空间,一个内管,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外管内,一个内孔,形成于所述内管,一个外孔,形成于所述外管,所述外孔可相对于所述内孔在一个分离位置与一个叠合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外孔位于所述内孔的下方,在所述叠合位置时,所述外孔与所述内孔位于相同的水平面,及一个固定件,当所述内孔在所述叠合位置时,所述固定件用以穿设于所述外孔与所述内孔;及两个吊具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管体单元的两相反侧,当所述内孔在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吊具单元远离地面并且彼此相互收拢,进而适用于穿设至所述第一空间,当所述吊具单元往下靠抵于地面时,将分别往所述第二空间的方向张开,并且驱动所述外管相对于所述内管向上移动,进而使所述内孔由所述分离位置往所述叠合位置移动,当所述内孔在所述叠合位置时,所述吊具单元完全张开并且适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二空间。
每一个吊具单元包括一个枢设于所述内管的吊臂,及一个一端枢设于所述外管,另一端枢设于相对应吊臂的连杆。
每一个吊具单元还包括一个连接于相对应吊臂的滚轮,当所述外孔由所述分离位置移动至所述叠合位置时,所述滚轮适用于与地面滚动接触。
所述管体单元还包括一个形成于所述内管的挡块,当所述外孔在所述叠合位置时,所述挡块将靠抵于所述外管的上缘。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吊具单元接触到地面时,自身会往所述第二空间的方向张开,并且连动地使所述外孔由所述分离位置移动至所述叠合位置的特性,再利用所述固定件加以辅助,以维持所述外孔在所述叠合位置,借此保持所述吊具单元恒穿设于所述第二空间的状态,以便吊运所述待吊物。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立体图,说明利用一个天车搭配二条钢索以搬运一个钢卷;
图2是一个立体图,说明一个待吊物;
图3是一个剖视图,说明吊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吊运所述待吊物,且所述实施例位于一个收合位置;
图4是一个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位于一个展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还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吊运装置,本实施例适用于吊运一个待吊物2,并设置于一个天车3。所述待吊物2包括一个设置于地面的栈板21、一个放置在所述栈板21的钢卷22、一个由所述钢卷22围绕出的第一空间23,及二个分别形成于所述栈板21的两相反侧,并与所述第一空间23相连通的第二空间24。
所述实施例包括一个适用于穿设在所述第一空间23的管体单元4,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管体单元4的两相反侧的吊具单元5。
所述管体单元4设置于所述天车3,并包括一个适用于穿设在所述第一空间23的外管41、一个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外管41内,并且设置于所述天车3的内管42、一个形成于所述外管41的外孔43、一个形成于所述内管42的内孔44,及一个用以穿设于所述外孔43与所述内孔44的固定件45。
所述外孔43可相对于所述内孔44在一个分离位置与一个叠合位置间移动。如图3所示,在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外孔43位于所述内孔44的下方。如图4所示,在所述叠合位置时,所述外孔43与所述内孔44位于相同的水平面。
每一个吊具单元5包括一个枢设于所述内管42下端的吊臂51、一个连接于相对应吊臂51的滚轮52,及一个一端枢设于所述外管41,另一端枢设于相对应吊臂51的连杆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清丰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德清丰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5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按摩床(WTX200AA)
- 下一篇:罗汉床(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