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4791.3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9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苏卜坤;姜燕;贾恺;石玉华;尹涛;关森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付奕昌 |
地址: | 51006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水利工程,尤其是扩建工程,其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时常需兼做围堰,同时考虑挡水标准、结构安全、渗透安全等,对周边环境的变形以及施工的可操作性等均有较高的要求,诸多的条件限制对基坑支护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有常规的基坑支护结构型式主要有放坡、桩撑、桩锚、复合土钉、双排桩等,对于周边邻近建筑物的工程,一般不具有放坡的条件;而单一的桩(墙)撑结构,对于有挡水要求的工程来说,挡水悬臂过大,位移很难满足要求;水利基坑工程常伴随水头高、砂层等强透水层地质,锚索难以施工,且大多邻近堤岸或建筑物,不允许施工锚索;复合土钉常难以满足较深基坑的安全要求,风险较高;常规的双排桩结构,难以同时满足受力、位移及挡水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灵活性高的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沿基坑侧壁设置的双排桩和设置在双排桩上方的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包括挡墙底板、挡墙立板及间隔排列连接在挡墙底板与挡墙立板之间挡墙扶肋。
进一步地,所述挡墙底板与双排桩顶部植筋连接或一体浇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排桩中的后排桩与挡墙立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双排桩之间设有用以加固的高压旋喷桩。
有益效果:此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中,双排桩与挡墙结构相结合,双排桩用来抵挡基坑外侧的水土压力,挡墙结构满足洪水期围堰的挡水要求,挡墙底板作为双排桩的连接板,从而将建筑基坑及水利堤岸的型式相结合,在满足基坑开挖要求的同时可以兼做水利建筑的挡水围堰。此外,通过基坑下部双排桩排距的调节,可改变下部基坑的工作模式,适应周边场地及环境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沿基坑侧壁设置的双排桩和设置在双排桩上方的挡墙结构,其中,双排桩由前排桩1与后排桩2构成,若该基坑支护结构位于中砂层、粗砂层、砾石层和卵石层等强透水层中,且需要止水时,前排桩1与后排桩2应替换采用前排连续墙和后排连续墙的结构形式。
挡墙结构包括挡墙底板3、挡墙立板4及间隔排列连接在挡墙底板3与挡墙立板4之间挡墙扶肋5,后排桩2与挡墙立板4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挡墙结构作为挡水围堰以满足洪水期围堰的挡水要求,其中,挡墙底板3与双排桩顶部植筋连接或一体浇筑连接,即挡墙底板3同时作为前排桩1与后排桩2顶部的连接板。
前排桩1与后排桩2之间的排距可根据周边环境及场地进行调整,若周边可用场地较小,排距可减小,采用前、后桩或墙共同受力模式,若周边可用场地较大,排距可适当增大,采用前桩或墙受力后桩或墙锚定的结构型式。其中,若双排桩之间排距较大,可以在双排桩之间设置用以加固土体的高压旋喷桩(未画出)。
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突破了常规的基坑支护型式,将建筑基坑及水利堤岸的型式相结合,在满足基坑开挖要求的同时可以兼做水利建筑的挡水围堰,通过基坑下部双排桩排距的调节,可改变下部基坑的工作模式,适应周边场地及环境的要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47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