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识别码的包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0999.8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9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凌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77/28 | 分类号: | B65D77/28;G06K1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31307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808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识别码 包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识别码的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借助大数据的平台开展与消费者的“面对面”互动营销模式深得广大品牌商的青睐,这种新的市场活动除了可以给品牌带来短平快的销售业绩贡献,还可以直接打通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让商家时时刻刻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市场动态。
为确认真实的消费者身份我们往往会将设置在包装上的唯一识别码作隐藏处理,以确保消费者完成购买后开启或破坏包装才能识别隐藏的识别码。现在好多采用将码设置在包装内侧的方式,需要消费者小心的将赋码区域剥开,然后识读,对消费者的参与体验会带来一点繁琐,并且有些材质撕拉性非常差,会给消费者带来很不好的体验感。为改善消费者的体验,需要开发一种更简易的识别码隐藏技术。
对于识别码而言,深色码图案(通常为黑色)、浅色背景(通常为白色)构成的图案通常为正码,反之则为反码。通常的识别终端(如手机、扫描枪)仅能够识读正码,反码是不能识读的。
中国专利说明书CN 103268508 A公开了一种带有识别码的饮料瓶标签,该识别码在正面具有由背景区域和识别码图案构成的识别码识别区域,所述背景区域为透明,识别码图案颜色与内容物颜色相近或略浅,所述标签在两端连接形成封闭套后,所述标签在背面位于识别码识别区域对面的位置具有面对识别区域的与图案颜色形成反差的背景涂层,该标签有以下不足:
在光源充足场合以45°角进行识读时,透明区域由于光线反射泛白使得原先隐藏设计的识别码还是能够形成正码被识读,因此在做产品促销活动时二维码有被恶意消费者不购买产品就可盗刷的风险。这样不但会给促销活动带来混乱,同时还会给商家带来利益和声誉的损害,并侵犯正常消费者合法获得促销激励的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识别码不易被盗刷的带有识别码的包装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带有识别码的包装结构,该包装结构包括包装体与位于包装体内不透明的内容物,包装体正面具有由背景区域和位于背景区域中的码图案构成的识别码单元,包装体在位于识别码单元的背面具有面对识别码单元并与识别码单元颜色形成反差的衬底色块,衬底色块的面积足以使得整个识别码单元完全映射在上面,识别码单元中的码图案为透明,识别码单元的背景区域与所述内容物的颜色相同或略深,衬底色块为与识别码背景区域具有明显色差且更深的颜色。
识别单元和衬底色块可以直接印刷在包装体上,包装体还可以包括有标签,标签包覆在包装体上,识别单元和衬底色块直接位于标签上。
包装体为通体透明或者在具有所述单元和衬底单元的位置局部透明。
标签基材为透明的或者在具有所述单元和衬底单元的位置局部透明。
包装体可以是软包装体或者硬质包装体,内容物可以是非透明液体或悬混状液体或非透明胶体或非透明固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识别码位于相对包装物高度方向居中或靠上的范围内,避开包装物的明显异型区域或斜面区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包装结构的识别码的识读方法,该方法为:消耗所述包装体内的所述内容物,使得识别码单元与所述衬底色块之间没有内容物阻隔以使得所述衬底色块的颜色透过所述识别单元的码图案最终在所述识别码单元的区域内形成码图案深色、背景浅色的识别图案,最后用手持终端对所述识别图案进行扫描。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使用该包装结构后的识别码在产品尚未消费时,内容物的颜色透过透明的码图案显现,从而使得识别码的码图案色与内容物颜色相同或相似,与识别码背景颜色无法形成明显对比从而不能扫码。在内容物未被消费前,即使在在光源充足场合以45°角进行识读时,反光也是透明的码图案反光,这时识别码单元的区域内也只能形成码图案发白、背景深色的“反码”,同样还是不能够被识读的,避免了通过反光来进行盗刷的可能,内容物消费后,位于识别码背面的衬底色块透过透明的码图案与识别码背景的颜色形成色差从而能够成功扫码,具有扫码方便并且能够防止盗刷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瓶状容器设计时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瓶状容器设计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包装袋设计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包装袋设计时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凌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凌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0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边形包装结构
- 下一篇:基于原子特征袋模型的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方法及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