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隐藏式磁感应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0968.2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9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林武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武宏 |
主分类号: | G08B13/24 | 分类号: | G08B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200 广东省揭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藏 感应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磁感应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的报警装置是壳体外部按键式簧管组成,当外壳磁铁吸附铁制品时,按键簧管也贴在铁制品上从而触发电路,取下报警器时主机接收到报警信号后由报警电路报警推送给服务器。但是报警按键是裸露在壳体外部,易发现,不够隐蔽,容易暴露该产品的防盗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隐藏式磁感应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藏式磁感应报警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磁铁、贴纸、控制主板、电源、磁感应复位开关、开关壳、报警装置;
所述磁感应复位开关、报警装置与控制主板电路连接,所述控制主板、电源电路连接;
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主板、电源、磁感应复位开关、开关壳、报警装置均安装在上壳体、下壳体之间,所述下壳体底端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磁感应复位开关安装在开关壳内,所述开关壳安装在下壳体的内腔底面上,所述磁铁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贴纸贴附在下壳体底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磁感应复位开关包括复位开关和磁环,所述复位开关安装在磁环的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圆形定位柱,所述磁铁为圆环磁,所述圆环磁嵌入安装孔内,圆形定位柱位于圆环磁中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磁铁吸附于车辆或者是其它需要防盗的物品的铁制部件用于防盗,且在壳体吸附于物体上时,所述磁感开关内置磁铁吸附通过挤压开关而使磁感应开关处于接通状态;而当不法分子取下本装置时,磁感应复位按键开关不再吸附铁制品时,按键端开关会弹起,复位按键开关使防盗模块电路断开,从而触发报警通知;所以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内置隐蔽,报警即时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上壳体、2-控制主板、3-电源、4-开关壳、5-贴纸、6-磁铁、7-安装孔、8-磁环、9-复位开关、10-圆形定位柱、11-下壳体。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藏式磁感应报警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11、磁铁6、贴纸5、控制主板2、电源3、磁感应复位开关、开关壳4、报警装置;所述磁感应复位开关、报警装置与控制主板2电路连接,所述控制主板2、电源3电路连接;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11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主板2、电源3、磁感应复位开关、开关壳4、报警装置均安装在上壳体1、下壳体11之间,所述下壳体11底端面上设有安装孔7,所述磁感应复位开关安装在开关壳4内,所述开关壳4安装在下壳体11的内腔底面上,所述磁铁6安装在安装孔7内,所述贴纸5贴附在下壳体11底面上。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11吸附于铁制品时,磁感应复开关同时也会吸附于铁制品上,磁感应复位开关处于连通状态;脱落取下磁感应复位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从于触发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磁感应复位开关包括复位开关9和磁环8,所述复位开关9安装在磁环8的中间。这样当下壳体11吸附在铁制品上时,磁环8也吸附,从而使得复位开关9压缩,当没有吸附时,复位开关9因自身的力进行复位,从而报警。
为了便于拆卸和维修,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是,所述壳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安装孔7内设有圆形定位柱10,所述磁铁6为圆环磁,所述圆环磁嵌入安装孔7内,圆形定位柱10位于圆环磁中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磁铁6吸附于车辆或者是其它需要防盗的物品的铁制部件用于防盗,且在下壳体11吸附于物体上时,所述磁感应复位开关的磁环8吸附通过挤压开关而使复位开关9处于接通状态;而当不法分子取下本装置时,磁感应复位按键开关不再吸附铁制品时,复位开关9会弹起,复位开关9使防盗模块电路断开,从而使得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武宏,未经林武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0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