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头部固定枕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8464.7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5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周逢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逢玮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部固定 深静脉 置管 患者头部 本实用新型 恒定阻尼 阻尼铰链 枕体 转动 角度固定 结构调整 结构连接 侧枕体 治疗 缓解 灵活 支撑 | ||
一种适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头部固定枕,包括,左侧枕体、右侧枕体以及后侧枕体,三者之间通过恒定阻尼的阻尼铰链结构连接,以适合患者头部尺寸的角度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恒定阻尼的阻尼铰链结构调整整个头部固定枕的角度,限制患者在深静脉置管治疗过程中转动头部,防止深静脉置管因患者动作而脱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部固定枕能够灵活适应不同患者的头部尺寸,在防止患者头部转动的同时,为患者头部提供足够支撑,缓解并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深静脉置管治疗过程中的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经肘前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上腔中心静脉处的导管,可以较长时间留置使用,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能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满足肿瘤病人常规疗程的需要,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损伤,保护了病人的外周血管,且深静脉置管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危险性要低,避免了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解决了外周血管条件差的病人输液难题。
但由于深静脉置管自身结构纤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翻身、抓挠等动作很容易导致深静脉置管脱落,威胁患者安全。
目前深静脉置管过程中往往需要患者偏转头部,为置管预留足够空间。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自己保持相同的偏转姿势相当长时间。这往往会给压迫患者肩颈部位,在治疗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酸痛。因而目前急需一种在深静脉置管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头部提供支撑并能够限制患者头部转动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头部固定枕。
头部固定枕结构包括:左侧枕体、右侧枕体以及后侧枕体;所述左侧枕体与所述后侧枕体之间通过第一恒定阻尼的阻尼铰链固定;所述右侧枕体与所述后侧枕体之间通过第二恒定阻尼的阻尼铰链固定。
其中,所述后侧枕体设有贴合人体头部曲线的头部凹槽。
同时,所述左侧枕体和所述右侧枕体与人耳接触部位设有容纳耳廓的凹陷区域。
进一步,上述头部固定枕中,所述头部凹槽、凹陷区域均衬有柔软材料。
为提高患者体验度,上述头部固定枕中,所述左侧枕体和所述右侧枕体的凹陷区域中还设有耳机,所述耳机接口通过所述左侧枕体或所述右侧枕体。
为进一步提供固定,保持患者头部偏转角度,上述头部固定枕中,所述左侧枕体或所述右侧枕体还与病床通过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转动角度固定。
为防止患者因闷热而频繁转动头部,所述左侧枕体、右侧枕体以及后侧枕体与患者头部接触部位还覆有散热材料或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方案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 本实用新型通过恒定阻尼的阻尼铰链结构调整整个头部固定枕的角度,限制患者在深静脉置管治疗过程中转动头部,防止深静脉置管因患者动作而脱落;
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部固定枕能够灵活适应不同患者的头部尺寸,在防止患者头部转动的同时,为患者头部提供足够支撑,缓解并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
3.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头部凹槽、凹陷区域,并在凹陷区域设置耳机,或在于患者解除发部位覆盖散热材料或散热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体验感,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
4. 为进一步控制患者头部的偏转角度,本实用新型中的两侧枕体还可通过能够固定角度的圆盘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逢玮,未经周逢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84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压疮足部支撑架
- 下一篇:一种颈椎定位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