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的光控开关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7298.9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8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梁英强;钟玲祥;吕景飞;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阳光美加照明有限公司;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6 | 代理人: | 周珏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光控 开关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的照明开关,尤其是涉及一种LED灯的光控开关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照明开关经历了从拉线式开关到按钮开关,再到智能控制开关的发展历程。目前,智能控制开关技术主要包括光控、声控、红外感应、微波感应、无线远程遥控等。
现有的光控开关技术有采用光敏电阻和可控硅控制,如:中国公告的发明专利“光控开关电路”(专利号:ZL201010244383.9),其公开了一种光控开关电路,它由光敏电阻、可控硅驱动电路、第一可控硅和滤波电路构成,光敏电阻与可控硅驱动电路相连,接受光强,根据光照情况控制可控硅驱动电路是否输出驱动信号;可控硅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可控硅的控制极相连;第一可控硅的一端与交流电源的火线相连,另一端经滤波电路与被控电器的一个电源输入端相连,被控电器的另一个电源输入端与交流电源的零线相连。其利用光敏电阻接受光强,通过光敏电阻随光照的变化而阻值发生变化,通过阻值的变化产生电压变化来控制第一可控硅的开关,从而控制被控电器的开关,当天亮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很小,可控硅驱动电路不工作,第一可控硅截止,被控电器不工作;当天黑后,光敏电阻的阻值无穷大,可控硅驱动电路工作,输出信号触发第一可控硅,使第一可控硅导通,被控电器工作。
现有的光控开关技术也有采用光敏电阻、晶体管和继电器,如:中国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分立件暗光控制开关”(申请号:201410802567.0),其公开了一种分立件暗光控制开关,它包括12V直流电源、感光电路、光信号放大电路、光信号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继电器控制及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光电路由光敏电阻RG、电位器RP和电阻R1组成,光敏电阻RG一端和线性电位器RP一端及电阻R1一端接NPN型晶体管VT1基极,线性电位器RP另一端及其活动端与电路正极VCC相连,光敏电阻RG另一端和电阻R1另一端接电路地GND;所述的光信号放大电路由NPN型晶体管VT1和电阻R2组成,NPN型晶体管VT1集电极接电路正极VCC,NPN型晶体管VT1的发射极接电阻R2一端,电阻R2另一端接电路地GND;所述的光信号功率放大电路由NPN型晶体管VT2和电阻R3组成,NPN型晶体管VT2基极通过电阻R3接NPN型晶体管VT1发射极,NPN型晶体管VT2发射极接电路地GND,NPN型晶体管VT2集电极接直流继电器控制及保护电路;所述的直流继电器控制及保护电路由直流继电器J和硅整流二极管D1组成,NPN型晶体管VT2集电极接直流继电器J线圈一端和硅整流二极管D1正极,继电器J线圈另一端和硅整流二极管D1负极接电路正极VCC;所述的12V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路正极VCC相连,12V直流电源的负极与电路地GND相连。其通过对NPN型晶体管设定光照的阈值,光敏电阻的变化控制NPN型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来控制继电器的开关,从而控制光源的开关。
现有的光控开关技术没有考虑光源点亮后环境杂光对光敏电阻的影响,比如远处的光线、突然变化的光线等会导致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如果该光线照度高于设定的阈值,则会导致光源熄灭,熄灭后又点亮,导致出现多次亮灭现象,从而会影响电子器件以及光源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灯的光控开关电路,其考虑到外界光线的杂光或外界光线的突然变化的影响,在设定的两个光照强度阈值范围内控制LED光源不会熄灭,避免了外界光线的杂光或外界光线的突然变化导致出现多次亮灭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阳光美加照明有限公司;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阳光美加照明有限公司;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72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