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绿植保水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6048.3 | 申请日: | 2017-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5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家潼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家潼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B32B5/2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盟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79 | 代理人: | 孙丽君 |
地址: | 271500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地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植保水膜。
背景技术
水资源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特别是植物幼苗生长过程中,植物的根系部位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满足正常的生长需要,但是在沙地或干旱地区种植植物,由于蒸发量大、渗水快,如果将植物直接种植于这种土壤,难以获得充分的水分使植株根部生长扎根,导致植株成活率较低,所以常在种植时在植物根部的土壤表面附着一层保水膜,减少植物根部的水分流失又或者用桶状保水膜将植株根部完全包裹在保水膜范围内。
但是现有的这种保水膜也存在一些弊端:
1、桶状保水膜中包裹的水长时间浸没植物的根部,被包裹的水分渗透保水膜不易,使植物的根部长时间无法有氧呼吸导致植物根部腐烂坏死;
2、现有的保水膜为了减少保水膜的渗水情况,要求保水膜之间的纤维紧密粘结,或者直接用塑料材质制成,这样虽然达到较高的保水性能,但保水膜所包裹的绿植根系部位不能与保水膜以外的空间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和矿物质交换,易造成绿植在种植过程中缺乏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补充;
3、铺设保水膜后,植物幼苗根部难以穿透保水膜扎根在土壤中,即使有所生长也难以穿透保水膜从保水膜以外的土壤中吸取养分,易导致成活率降低。
所以目前市场上保水膜多以在土壤表面覆膜为主,植株定植时有时还会再采用成本较高的辅助浇水装置对其根部持续不断地供应水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绿植保水膜,可节约用水量,减少浇水次数节约人工、极大地提高植株成活率。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该绿植保水膜包括:一防水透气主体,防水透气主体包含一周向连续的内壁、一周向连续的外壁、以及一将内壁和外壁相互连接的底部,使防水透气主体成环形兜袋状,在防水透气主体中部由内壁围成一主根孔,在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一环形储水槽。
进一步地,内壁上部开口到环形储水槽底部的高度范围为30—40cm。
进一步地,外壁形成一外壁上部开口,内壁形成一内壁上部开口,外壁上部开口高于内壁上部开口。
进一步地,外壁上部开口和内壁上部开口的高差范围为20—30cm。
进一步地,防水透气主体由软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环形储水槽底部设置一定量的高分子缓释吸水保水颗粒,高分子吸水保水颗粒充分吸水后占环形储水槽的1/4-1/3高度。
进一步地,环形储水槽底部设置营养液或有机肥料。
进一步地,防水透气主体由防水透气复合膜制成。
进一步地,防水透气复合膜包含一微纳米纤维膜层和与之复合的无纺布层。
进一步地,微纳米纤维膜层的纤维细度范围为200纳米-10微米,无纺布层的规格为双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绿植保水膜通过防水透气主体的环形兜袋状设计,能够蓄水一定高度,避免漏水和过量蓄水,同时其透气性能又能使主根处始终保持湿润,节省了植株定植时的用水量、浇水次数和劳动强度,同时便于植株根系的扎根,满足植株定植期对水分的需要,提高植株成活率,且成本低廉,适合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例的绿植保水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例的绿植保水膜沿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家潼,未经徐家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6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