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玻璃热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3731.1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7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沛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创力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3 | 分类号: | C03B23/03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方艳平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玻璃热弯的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玻璃热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3D盖板玻璃的需求越来越大,进而推动了3D玻璃的热弯装置的开发和应用;其中3D玻璃热弯装置中的3D玻璃热弯模具通常采用石墨模具,而玻璃热弯成型的最低温度都在600℃以上,石墨在500℃以上会开始氧化,为了防止石墨模具发生氧化,现有的3D玻璃热弯装置是将石墨模具放置在一个腔体内进行加压受热,并采用氮气来填充腔体,再加热模具;该装置在3D玻璃的热弯过程中,无法精准控制加热腔体内的氧气含量,氮气的利用效率也不高,腔体内还是会有少量氧气,使得石墨模具也会缓慢氧化,另一方面,使用氮气填充腔体时,在生产过程中氮气的需求量非常大,而氮气的生产成本也较高,使用场所必须通风,否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采用现有的3D玻璃热弯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3D玻璃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用到的石墨模具仍然会发生缓慢氧化,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3D玻璃的生产成本。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3D玻璃热弯装置,不仅防止了3D玻璃热弯的石墨模具发生氧化,还降低了3D玻璃的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玻璃热弯装置,包括基体、加压机构、可开合的密闭腔体和抽真空机构,所述加压机构连接在所述基体上,所述加压机构的一端穿入到所述密闭腔体内以在所述密闭腔体内对3D玻璃热弯模具进行加压,所述抽真空机构连接所述密闭腔体以对闭合状态下的密闭腔体进行抽真空。
优选地,所述加压机构包括驱动模块、导柱和加压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导柱的第一端,所述导柱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加压模块,所述导柱的第二端穿入到所述密闭腔体内以在所述密闭腔体内使所述加压模块对所述3D玻璃热弯模具进行加压。
优选地,所述密闭腔体包括下腔体和上腔体,所述下腔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用于置放所述3D玻璃热弯模具,所述上腔体连接在所述导柱上以跟随所述导柱上下移动以能够分别形成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所述密闭腔体。
优选地,在所述导柱上连接有第一挡圈组件和第二挡圈组件,所述第一挡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密闭腔体内,所述第二挡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密闭腔体外,所述第一挡圈组件用于在所述导柱向上移动时带动所述上腔体向上移动以将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分离以形成打开状态下的所述密闭腔体;所述第二挡圈组件用于在所述导柱向下移动时带动所述上腔体向下移动以使所述上腔体可与所述下腔体密封接触以形成闭合状态下的所述密闭腔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圈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挡圈,所述第一固定挡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导柱上且设置在所述密闭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圈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挡圈、弹性元件和可移动挡圈,第二固定挡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导柱上且设置在所述密闭腔体外,所述可移动挡圈套合连接在所述导柱上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挡圈的下方,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挡圈和所述可移动挡圈之间,当所述可移动挡圈挤压在所述弹性元件上且所述弹性元件达到最大压缩状态时,所述可移动挡圈的下表面到所述加压模块的下表面的距离大于闭合状态下的所述密闭腔体的所述上腔体的外表面到置于所述下腔体内的所述3D玻璃热弯模具的上表面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圈组件包括可伸缩波纹管,所述可伸缩波纹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导柱上,当所述可伸缩波纹管达到最大压缩状态时,所述可伸缩波纹管的下端面到所述加压模块的下表面的距离大于闭合状态下的所述密闭腔体的所述上腔体的外表面到置于所述下腔体内的所述3D玻璃热弯模具的上表面的距离。
优选地,在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连接部位设有第一密封圈。
优选地,在所述可伸缩波纹管的下端面处设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地,在所述密闭腔体与所述加压机构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第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创力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创力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3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