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水处理膜组件的缓冲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1369.4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5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建文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处理 组件 缓冲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膜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水处理膜组件的缓冲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膜技术被称为是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是近40年来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液(原水)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节能、投资少、操作简便、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膜法水处理相对于传统水处理方式具有能耗低、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和出水水质高等诸多优势,已经在很多领域获得推广应用。膜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形式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存在于两流体之间或附着于支撑体或载体的微孔隙之上。膜分离技术是指以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或电位差),使原料侧组成成分选择性地通过,达到分离提纯作用的一种方法。根据制造材质不同,膜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玻璃膜,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有机膜由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乙烯 (PVC)、聚醚砜(PES)、聚砜(PS)、醋酸纤维素(CA)等,由于有机膜过滤精度较高,选择性大,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化领域与工业特种分离等领域。目前大型水处理方案中使用较多的为偏氟乙烯(PVDF)、聚醚砜(PES)材质制作的微滤 /超滤膜元件,反渗透膜的制造材质多为醋酸纤维素(CA)等。
由于水处理膜在压力作用下进行过滤,端部受到较大的应力冲击,对水处理膜的结构造成较大破坏,降低水处理膜的使用寿命,而且没有进行初步粗过滤,容颜易造成水处理膜端部杂质沉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水处理膜组件的缓冲过滤装置,通过在滤筒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缓冲环体,该组件与水处理膜的进水端连接,形成初步过滤设备,解决了现有的水处理膜在压力作用下进行过滤,端部受到较大的应力冲击,对水处理膜的结构造成较大破坏,降低水处理膜的使用寿命,而且没有进行初步粗过滤,容颜易造成水处理膜端部杂质沉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水处理膜组件的缓冲过滤装置,包括滤筒,所述滤筒两端分别固定有一缓冲环体;所述缓冲环体一端面与一端面板配合;其中,所述面板一表面设有接水管;所述面板一表面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一表面开有一环槽道;其中,所述缓冲环体的两端面分别设有与法兰盘配合的环端;其中,所述环端的一表面设有与环槽道配合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法兰盘上环形阵列有第一贯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环端的径向横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环端的一表面开有与法兰盘配合的第二贯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环体的轴向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缓冲环体为弹性橡胶材质,采用弹性橡胶材质便于在受到水压缓冲对滤筒的冲击。
进一步地,所述滤筒内依次设置有过滤网、水处理膜、过滤网;所述滤筒两端面分别与环端配合固定,滤筒用于对水流的初步过滤。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筒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缓冲环体,对滤筒的压力差产生应力弹性应力缓冲,避免水压对水处理结构造成应力破坏,该组件与水处理膜的进水端连接,形成初步过滤设备,提高水处理膜的使用寿命,便于维护和替换。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水处理膜组件的缓冲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面板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面板的仰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缓冲环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建文,未经郝建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13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页查询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微观缺陷整合预警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