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臭间生物填料支撑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8868.2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8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曹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润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A61L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琼 |
地址: | 6202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臭 生物 填料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臭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除臭间生物填料支撑。
背景技术
肥料加工车间除臭生物填料由生物质材料构成,一般直接添加在除臭间内,填料厚度在1.5m左右,填满生物除臭室。为了方便填料,通常设置有除臭间填料支架,采用木龙骨,采用50*80方料制成龙骨。由于片状或条状填料容易出现缠绕,导致填料出现结块,填料营养物质不能释放,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营养物质流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改善填料营养流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臭间生物填料支撑。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臭间生物填料支撑,包括底座及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方的外管,在所述的外管上端外侧分别设置有吊耳,在所述的外管上方设置有上端盖,所述的上端盖与所述的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存放填料的内管,在所述的内管上均布有通孔,在所述的内管外侧设置有呈环状阵列的转轴,在所述的转轴上分别设置有呈发散状排布的叶片,所述的转轴相对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的叶片同步转动,在所述内管外侧设置有套管,所述的套管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内管上,在所述的套管上端外侧设置有齿圈,在所述的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齿圈相啮合的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将填料存放在设置有通孔的内管内,能够使填料缓慢释放,同时利用设置有叶片的转轴,增大填料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在需要时,可以通过带动转轴转动,使叶片相对转动过程中,实现填料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进而有助于提高填料的而使用效率,同时提高除臭效率。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叶片上设置有均布的凹槽。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内管内壁上对称设置有2个平行于其轴线方向的滑槽,在所述的内管内侧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能够沿着所述的滑槽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所述的隔板呈网格状,在所述的隔板上覆盖有PVC网。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内管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的定位销贯穿所述的内管侧壁上的通孔并插接在所述的滑块上。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内管内壁上设置有卡位槽,所述的卡位槽分别连通相应所述的滑槽,所述的隔板水平转动时能使所述的滑块嵌入在相应所述的卡位槽内,所述的卡位槽为沿所述的滑槽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至少3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底座,102.外管,103.吊耳,104.上端盖,105.内管,106.转轴,107.叶片,108.套管,109.齿圈,110.凹槽,111.滑槽,112.隔板,113.定位销,114.PVC网,115.卡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于片状或条状填料容易出现缠绕,填料出现结块或缠绕时,产生缠绕的填料营养不能充分利用,同时部分填料的营养容易流失,导致除臭效率受到影响,并且,填料不容易增加或更换,影响填料除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润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润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88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电缆材料
- 下一篇:溶液共混法制备石墨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