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养鱼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8864.4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0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钟亚洲;吴飞;毛万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架构 智能 养鱼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鱼监控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养鱼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是水产养殖业大国,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水产养殖业正从传统的人工养殖逐步向工业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为了加快鱼类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保证水产养殖的安全,需要实时对水质的温度、溶氧量、pH值等参数进行监控和控制,提高水产养殖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目前水产养殖从现场单一监控走向远程分布式监控,但是,以往的水产养殖监控网络不具备开放性,通信距离受限,纠错能力不强,多机通信实时性差。同时水产养殖监控系统只是单一的远程监控养鱼,而没有将传感器和鱼生长状况反馈回来作为样本训练成专家库。对于传感器实时采集参数、养鱼参数和环境参数等大数据运算没有放到云服务器运算,限制了水产养殖的智能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养鱼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养鱼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鱼塘检测控制设备、本地监控设备、云处理服务器和监控终端,所述的鱼塘检测控制设备与本地监控设备通信连接,所述的本地监控设备与云处理服务器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所述的监控终端设置多个并分别连接至云处理服务器。
所述的鱼塘检测控制设备包括鱼塘端处理器以及分别与之连接的传感器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的鱼塘端处理器通过通信模块连接本地监控设备。
所述的传感器检测单元包括设置在鱼塘中的水温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水浑浊度传感器和水pH传感器。
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加热器、增氧器和灯光控制器。
所述的鱼塘检测控制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鱼塘周围环境及鱼塘水面状况的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连接所述的鱼塘端处理器。
所述的本地监控设备包括本地处理器、用于环境参数或养鱼参数设置的信息输入器以及用于环境参数或养鱼参数显示的显示器,所述的信息输入器和显示器均连接至本地处理器,所述的本地处理器通过通信模块连接鱼塘检测控制设备。
所述的监控终端包括手持式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
所述的手持式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
所述的固定终端包括计算机。
所述的通信模块包括路由器、WIFI热点、ZigBee协调器和无线通信基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养鱼监控系统,该系统鱼塘检测控制设备实现鱼塘参数的实时检测和控制,本地监控设备能够实现在远端对鱼塘的实时监测,同时云处理服务器能够实现大数据处理并通过本地监控设备向鱼塘检测控制设备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对鱼塘进行远程控制,改善鱼塘养鱼参数的智能调节,同时监控终端可以方便养鱼人员对鱼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将计算量较大的机器学习算法计算放在云处理服务器上运行,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运行效率;
(2)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鱼的成长情况及传感器参数上传到云处理服务器,经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处理运算,生成专家库系统,进而专家库可以建立更全面、有效的水产养殖预警模型,既可以在线指导用户养鱼,同时可提供样本给云处理服务器使用机器学习训练优化预警模型,从而提高养鱼监控系统智能化;
(3)本实用新型设置用于检测鱼塘周围环境及鱼塘水面状况的摄像头,能够让养殖户在远端对鱼塘环境的直接观察,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养鱼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1为鱼塘检测控制设备,2为本地监控设备,3为云处理服务器,101为鱼塘端处理器,102为水温度传感器,103为溶解氧传感器,104为水浑浊度传感器,105为水pH传感器,106为摄像头,107为加热器,108为增氧器,109为灯光控制器,110为鱼塘端通信模块,201为本地处理器,202为信息输入器,203为显示器,204为本地端通信模块,401为手持式移动终端,402为固定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88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