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灯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91351.0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5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觅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李蕊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灯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灯泡。
背景技术
灯泡,通过电能而发光发热的照明源,由亨利·戈培尔发明(爱迪生实际上是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即发明了实用性强的白炽灯,而灯泡早在1854年就出现了)。“照明用器具”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灯泡最常见的功能是照明。伴随社会的发展,对灯泡的利用也起着不同的变化,最初可能是为了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灯泡的使用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有了“汽车、美化环境、装饰”等等不同用途的功能性用灯。现有技术中,灯控装置种类繁多,功能各有千秋,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灯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微波感应芯片、运算放大器、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天线、可控硅和灯泡组成,微波感应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同时与天线连接,微波感应芯片的第三引脚通过电容与微波感应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微波感应芯片的第四引脚同时与电源正极和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的正极电源端连接,微波感应芯片的第六引脚通过第一电阻与运算放大器的正极信号输入端连接,微波感应芯片的第七引脚同时与电位器的第一端、电位器的滑动端和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负极电源端连接,电位器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负极信号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可控硅的负极与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可控硅的正极通过灯泡与交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智能灯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感应人体而控制,其控制有针对性,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微波感应芯片IC1、运算放大器IC2、电容C、第一电阻R1至第三电阻R3、天线TX、可控硅SCR和灯泡EL组成,微波感应芯片IC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同时与天线TX连接,微波感应芯片IC1的第三引脚通过电容C与微波感应芯片IC1的第五引脚连接,微波感应芯片IC1的第四引脚同时与电源正极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IC2的正极电源端连接,微波感应芯片IC1的第六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1与运算放大器IC2的正极信号输入端连接,微波感应芯片IC1的第七引脚同时与电位器RP的第一端、电位器RP的滑动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IC2的负极电源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IC2的负极信号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的信号输出端与可控硅SCR的控制端连接,可控硅SCR的负极与交流电源AC的一端连接,可控硅SCR的正极通过灯泡EL与交流电源AC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源接通后,微波感应芯片ICI的天线TX会发射微波信号,当人进入检测区时,人体反射的信号也由天线TX收到,发射和接收的信号之间会有相位差,电路会将相位差检出变成驱动运算放大器的信号由IC1的第六引脚输出。经IC2处理后形成触发可控硅SCR的脉冲信号,可控硅SCR导通,灯泡EL点亮。当人离开检测区后,无信号输出,灯泡EL自动熄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觅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觅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91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