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镜头转接器、手机保护壳、手机高清拍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9210.5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5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鹏;张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焦点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7/14 | 分类号: | G03B17/14;H04M1/18;H04M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62 | 代理人: | 姚金金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转接 手机 保护 拍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转接器、手机保护壳、手机高清拍摄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手机,及其配置的拍摄功能,无论是拍照还是视频。
一些需要拍摄远距离高清视频或照片的情况下,拍摄者需要配置非常高端的器材,例如拍摄鸟类活动时需要配置佳能或尼康的长焦镜头,此类镜头需要与之相配合的高端相机,成本非常高,且非常不方便使用。
在器材轻量化的大趋势下,手机逐渐开始实现远距离拍摄功能。现有技术中,想要通过手机拍摄远距离的高清画质,需要特制的手机镜头,且拍摄的距离有限,特制的手机镜头虽然减轻了装备的重量,但是成本高昂,同时已有的相机设备被闲置,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镜头转接器,以及安装有该镜头转接器的手机保护壳,和应用该手机保护壳的手机高清拍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相机镜头不能与手机镜头对接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转接器,所述镜头转接器包括壳体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被配置为对穿过相机镜头的光线进行汇聚;所述镜头转接器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手机保护壳本体,第二端设有与相机镜头相配合的镜头转接环,用于连接相机镜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镜片组至少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镜片单元和第二镜片单元。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镜片单元与所述第二镜片单元之间距离可调。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镜片组由4组7片透镜或4组4片透镜组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壳,包括手机保护壳本体及如上所述的镜头转接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包括底壁与侧壁,所述侧壁顶端设有向内延伸的翻边,所述底壁与侧壁围成安装手机的容置空间;所述底壁上对应手机镜头的位置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镜头转接器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通孔设置为由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的内侧指向外侧的阶梯孔。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能套接在手机上,并通过卡接或固定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机高清拍摄系统,包括手机、相机镜头,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手机保护壳。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转接器,通过多片透镜的组合,能够改变相机图像到达手机镜头前面时的显示比例,使得在手机镜头的可摄区域内能接收到相机传来的远距离物像,进而实现现有的相机镜头与手机镜头的对接,使得相机镜头的清晰画质能直接显现在手机上,提升手机拍摄的照片的清晰度,同时还能拍摄高分辨率的影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实现了装备轻量化的同时,降低了设备成本,同时还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转接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保护壳示意图;
图中,1、镜头转接器;101、第一壳体;1011、台阶;102、第二壳体;103、第三壳体;1031、镜头转接环;201、第一透镜;202、第二透镜;203、第三透镜;204、第四透镜;205、第五透镜;206、第六透镜;207、第七透镜;3、手机保护壳本体;301、第一安装部;302、第二安装部;303、容置空间;304、通孔;305、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转接器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保护壳示意图。
如图1和2所示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转接器1,用于将相机镜头接到手机上使用。镜头转接器1包括壳体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镜片组,镜片组被配置为对穿过相机镜头的光线进行汇聚;镜头转接器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手机保护壳本体,第二端设有与相机镜头相配合的镜头转接环1031,用于连接相机镜头。本实施例中,镜头转接器的第一端为图1中的左端,第二端为右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焦点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焦点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92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