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冷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6977.2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8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律宝莹;孙康;陈萨如拉;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韩新城 |
地址: | 30031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具体涉及一种高热流密度器件用液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产品设备、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高热流密度器件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相关器件与设备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单一设备和整机的散热量急剧增加。高负荷、大功率设备的散热问题成为了制约相关领域技术飞跃的最大障碍。近来,由于水冷效果比风冷散热效果要高出数倍至数十倍,因此,水冷强制对流冷却逐渐占据高热流密度器件冷却领域的主导位置。目前,液冷散热主要是通过在蒸发器底板上加工出数量较多、形状各异、具有强化传热特征的肋柱,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增大换热面积的问题。在热流密度不高时,该种散热方式基本能够满足高热流密度器件的散热需求,但当热流密度进一步上升时,单纯的通过增加换热面积已无法满足不断上升的散热需求,限制了液冷散热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适用于对散热要求更高的高热流密度器件用液冷散热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底板与壳体形成的封闭工作空间,所述壳体上同名侧设有介质进口连接管路与介质出口连接管路;所述介质进口连接管路在所述介质出口连接管路的下方;所述封闭工作空间内通过自下而上排列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形成蛇形散热流道;所述底板与第一隔板之间设有第一级微热管阵列,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有第二级微热管阵列,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设有第三级微热管阵列,所述第三隔板与壳体的顶部之间设有第四级微热管阵列。
所述第一级微热管阵列和第四级微热管阵列为五行四列排布,所述第二级微热管阵列和第三级微热管阵列为五行三列排布。
所述第一级微热管阵列和第四级微热管阵列自介质进出侧起按2微热管、3微热管、2微热管、3微热管的顺序排布而形成五行四列;所述第二级微热管阵列和第三级微热管阵列自介质进出侧起按3微热管、2微热管、3微热管的顺序排布而形成五行三列。
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壳体以及底板上分别加工有微热管阵列定位盲孔。
所述壳体为矩形状体。
所述介质进口连接管路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底板之间,所述介质出口连接管路位于所述第三隔板与壳体的顶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器通过在内部设置三级隔板与四级微热管阵列,使得液冷散热器在增大散热器内部有效换热面积的同时,可有效维持液冷散热器较大的传热温差和对流换热系数,相比传统液冷散热器可带走更多的热量、维持更低的工作温度,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更加安全和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器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3所示为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所示为图3的B-B线剖视图;
图5所示为图3的C-C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底板1与壳体2形成的封闭工作空间,所述壳体上同名侧设有介质进口连接管路3与介质出口连接管路4;所述介质进口连接管路在所述介质出口连接管路的下方;所述封闭工作空间内通过自下而上(自底板向上)排列设置的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与第三隔板7形成蛇形散热流道;所述底板与第一隔板之间设有第一级微热管阵列8,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有第二级微热管阵列9,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设有第三级微热管阵列10,所述第三隔板与壳体的顶部之间设有第四级微热管阵列11,所述第一级微热管阵列、第二级微热管阵列、第三级微热管阵列和第四级微热管阵列的微热管交错排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级微热管阵列和第四级微热管阵列为五行四列排布,所述第二级微热管阵列和第三级微热管阵列为五行三列排布。
更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级微热管阵列和第四级微热管阵列自介质进出侧起按2微热管、3微热管、2微热管、3微热管的顺序排布,即微热管的数量按“2-3-2-3”设置方式设置而形成五行四列;所述第二级微热管阵列和第三级微热管阵列自介质进出侧起按3微热管、2微热管、3微热管的顺序排布,即微热管的数量按“3-2-3”设置方式设置而形成五行三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69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锻压热管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