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无线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4357.5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5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建华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55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无线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石墨烯无线耳机,属于无线耳机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耳机是中间的线被电波代替,是从电脑的音频出口连接到发射端,再由发射端通过电波发送到接受端的耳机中,接受端就是相当于是一个收音机。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220399023.0的种无线耳机,包括一无线接收单元、一声道切换单元、一第一听筒与一第二听筒;无线接收单元无线接收一音源信号,并将音源信号分离成一左声道信号以及一右声道信号;声道切换单元耦接无线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无线接收单元的左声道信号以及右声道信号;第一听筒通过一第一信号线耦接声道切换单元;第二听筒通过一第二信号线耦接声道切换单元;其中声道切换单元选择性地分别传递左声道信号以及右声道信号至第一听筒以及第二听筒,或分别传递右声道信号以及左声道信号至第一听筒以及第二听筒。本实用新型的无线耳机通过声道切换单元来选择性地传递左声道信号及右声道信号至第一听筒以及第二听筒,使无线耳机更为便利与人性化,现有技术的无线耳机所用电池为普通锂电池,使用时间短,充电时间慢,需要经常充电,等待较长的充电时间,不方便人们的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无线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无线耳机所用电池为普通锂电池,使用时间短,充电时间慢,需要经常充电,等待较长的充电时间,不方便人们的生活的生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石墨烯无线耳机,其结构包括连接件、左折叠块、左耳机组件、无线连接器、左扬声器、防摩擦垫块、USB插槽、耳机线插孔、开关按钮、右扬声器、石墨烯电池、拉伸件、右耳机组件、右折叠块,所述连接件左端铰接有左折叠块,所述右折叠块铰接于连接件右端,所述左耳机组件榫连接于左折叠块左侧,所述无线连接器与左耳机组件内部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无线连接器装设于左耳机组件左侧,所述左扬声器紧贴于无线连接器左端,所述防摩擦垫块胶连接于无线连接器右侧,所述右耳机组件水平固定在右折叠块左侧,所述拉伸件右半部分嵌套于右耳机组件内部,所述拉伸件与右扬声器互相固定,所述石墨烯电池装设于右扬声器内部,所述开关按钮与石墨烯电池电连接并安装于右扬声器上端,所述USB插槽穿过右扬声器表面,所述耳机线插孔装设于USB插槽下方并与右扬声器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石墨烯电池设有石墨烯内层、锂离子填充筒、接触电极、导电块,所述接触电极与右扬声器内部电连接,所述导电块装设于接触电极右侧,所述锂离子填充筒胶连接于导电块右侧,所述墨烯内层水平固定在锂离子填充筒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防摩擦垫块设有2个。
进一步地,所述右扬声器设有存储卡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防摩擦垫块中心设有出声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摩擦垫块内部设于海绵体,长时间接触人的耳朵时不会将耳朵挤压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拉伸件为不锈钢材料,长时间使用摩擦不会生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有的石墨烯电池,能使原先较长的充电时间缩短为十几分钟,并且充电后使用的时间长,不需要使用者经常充电,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烯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件-1、左折叠块-2、左耳机组件-3、无线连接器-4、左扬声器-5、防摩擦垫块-6、USB插槽-7、耳机线插孔-8、开关按钮-9、右扬声器-10、石墨烯电池-11、拉伸件-12、右耳机组件-13、右折叠块-14、石墨烯内层-1101、锂离子填充筒-1102、接触电极-1103、导电块-11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建华,未经魏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43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智能加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粉体絮凝剂的加工注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