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击练习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3256.6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4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吴高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高兴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击 练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击练习座,尤指一种可有效避免被误击而倾倒移动,以适用于棒球或垒球等球类的打击练习。
背景技术
在棒、垒球比赛中,打击者能否做出有效的打击,实为得分致胜的关键;因此,除了利用投球机进行动态的打击练习之外,也可将棒球或垒球放置于打击练习座的托球杆上端,以进行静态的打击练习。而一般的打击练习座主要是在一基座上设置一支塑胶或橡胶制的支撑套筒,在支撑套筒的顶端插接一支塑胶或橡胶制的托球杆,以进行打击练习。
然而,当打击者进行打击练习时,通常不能够准确地打中棒球或垒球,使得托球杆被误击的机率相对提高,而当打击力所产生的转动力量太大时,即有可能让整个打击练习座倾倒移动,造成打击者需要重新定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实用新型设计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打击练习座,以解决现有打击练习座被误击而倾倒移动的问题,能让基座上的托球杆在转动后复位,从而使基座能有效定位,以方便打击者进行持续性的打击练习。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击练习座,包含一基座,基座上设有一支撑套筒,支撑套筒的顶端具有一托球杆,供使用者由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的方向打击托球杆上的球,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在于:基座上设有一挠性板,挠性板的后端连结基座的后端,且支撑套筒的底端结合于挠性板上。
实施时,该挠性板上更设有至少一条垂直于挠性板前后端方向的凹槽。
实施时,上述凹槽呈V字形。
实施时,该基座的后端表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榫,而挠性板的后端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榫,至少一第二卡榫对应连结至少一第一卡榫。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让基座上的托球杆在转动后复位,因此,可以使基座有效定位,以方便打击者进行持续性的打击练习。
2、本实用新型系在挠性板的中间位置上设有至少一条垂直于挠性板前后端方向的凹槽,因此,可以在托球杆、支撑套筒及挠性板的前段同时向后转动时,形成第一道弯折缓冲,而能更有效的防止整个打击练习座向前翻转移动。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打击练习座1;基座2;第一卡榫21;挠性板3;固定套筒31;凹槽32;第二卡榫33;支撑套筒4;托球杆5。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打击练习座1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基座2,基座2上设有一挠性板3,挠性板3的后端连结基座2的后端,挠性板3上设有一支撑套筒4,支撑套筒4上设有一托球杆5。
该基座2是一个呈平面状的橡胶板体,基座2具有一前端及反向于前端的一后端,基座2的前端形成尖角,实施时,基座2的前端也可为向前凸出的圆弧形,基座2的后端表面上设有二个具间隔的第一卡榫21,二个第一卡榫21与基座2的后端侧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榫21是由基座2的表面向上凸出且具有颈缩部的圆柱,实施时,第一卡榫21也可设为一个或二个以上。
该挠性板3是一个呈平面状的橡胶板体,挠性板3向下贴于基座2的表面上,挠性板3具有一前端及反向于前端的一后端,挠性板3的前端呈向前凸出的圆弧形,挠性板3的前端表面上具有一个向上凸出的固定套筒31。挠性板3的中间位置表面上设有三条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挠性板3前后端方向的V字形凹槽32,实施时,该凹槽32也可呈弧形,且为一条、二条或三条以上。挠性板3的后端设有二个具间隔且分别对应于二个第一卡榫21位置的长条形阶级槽,以分别卡合二个第一卡榫21,使挠性板3的后端连结基座2的后端,该长条形阶级槽做为第二卡榫33。实施时,挠性板3的后端也可直接以粘着的方式连结基座2的后端。
该支撑套筒4是中空的立管,支撑套筒4的底端向下插接于固定套筒31的顶端内部,而该托球杆5是一立管,托球杆5的顶端用以承载棒球或垒球,供打击者进行打击练习。
如此,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由基座2的前端朝向后端的方向打击托球杆5上的球,而托球杆5的顶端被误击之后,即可使托球杆5、支撑套筒4及挠性板3的前段同时向后转动,并在转动一角度之后,经由挠性板3的挠性作用立即回弹复位,以方便打击者进行持续性的打击练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高兴,未经吴高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32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点触式发声标枪结构
- 下一篇:一种跆拳道腿法训练靶